住房信息联网建议用路线图确保时间

http://www.hebei.com.cn 2014-03-19 17:1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日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健全城镇住房制度”,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推进部门信息共享。这意味着全国住房信息联网的时间表已经出来,即要在2020年前完成该项任务。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此前表示,利益集团的阻力是一大原因。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曾经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坦承,住房信息联网比预想中要难得多。

  建议

  用路线图确保时间

  我们讨论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联网的问题,因为联网已经是大势所趋;而是通过怎样的制度设置,让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按着这个时间表推进。

  要完成这一使命,就必须了解住建部为何“爽约”。为何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推进步履维艰。技术层面的确不存在什么难度,只是一个信息共享的问题;真正难的难题是如何打破地方政府的利益阻挠。尽管住建部已经多次声明,全国住房信息联网他们“只作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不仅不提供查询服务,各地还可以对所谓“保密、敏感的信息”进行处理,但依然难以打消各地政府部门的顾虑。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动真格”。众所周知,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但改革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与魄力。在全国住房信息联网进展缓慢的境况下,出台必要的“路线图”不可或缺。所谓“路线图”,就是自上而下的一揽子工程,以确保全国住房信息联网的顺利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打破利益集团的阻挠,也要确保制度推进的公平公正。换言之,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有时间表更有路线图,而路线图的最大功效,就是要确保联网能按着时间表推进,不能再爽约,甚至还要有“六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事实上,即便全国住房信息联网后,反腐和财政透明只是公众的凭空想象,联网并不能帮助公众达成愿望;也无碍于联网的正义性发挥,最起码,这有利于楼市调控、规范房地产市场,不然,房地产调控还会继续“雾里看花”,越调控房价越高。自然,公众更希望推动全国住房信息联网只是国家层面全局性规范管理的前哨战,那后续的各项制度发挥便更令人期待了。

  龙敏飞

  应解决三个问题

  这项工程至少存在三个问题。其一,中国的房产登记业务,存在大量的历史欠账。从房改到商品房预销售,从各省自发产权证到全国统一制证,再到物权法后的最新换发权证;从多个发证部门到统一归口到房产交易中心,从手工登记到计算机制证再到载入登记簿……在多年的变迁中,制度变化、发证部门变化、登记要求变化、登记方式变化,造成了发证机关不统一、证件版式不统一、产权属性类别繁多等各种问题。而要在这种混乱的登记困境之下,实现500个城市联网,显然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

  其二,住房信息涉及个人隐私、财产秘密和人身安全等问题,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及具体的措施。住房信息联网的困难之处在于一个公与私边界的界定问题。信息联网涉及个人、家庭或者单位的秘密、隐私,实际上就是一个私权利公权力边界的划分。信息联网以后,公开到什么范围都需要一个规定。

  另外,信息公开涉及个人财产情况,对于所有以公务背景出身的身份的人,如何去对待其收入的合理性也值得注意。另外,除公务员外,公民的个人财产属于个人隐私,就算500个城市住房信息联网了,网上所包含的非公务员公民的个人住房信息也只能在内部使用不能面向所有人公开。

  最后,住房信息联网还存在地方阻力。这种阻力不仅与地方政府有关,地方官员的不积极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因为,联网后一般人就会知道,目前整个房地产房屋的供应是一个什么情况。真实信息如果和大家预期的之间有距离,那么便会导致房地产真正实现调整,直接导致地方GDP受到影响。第二个原因是,一些地方公职人员很有可能拥有多套住房,但是又不敢公之于众,所以在这两种阻力下,真正让信息透明,恐怕比较难。

  如果,住建部不在6年内解决上述三个问题,恐怕6年后,另一次跳票又在等待着我们。

  钱兆成

  担忧

  不能一直法不责众

  2010年下半年,住建部便提出要对40个重点城市的房地产交易、个人住房权信息变更等进行实时监控。直到2013年2月,才完成,逾期8个月。按照住建部原本的预想,去年6月底住房信息联网工程将扩展到500个城市。然而,有报道称,联网的城市超过60个,远未达到500个。

  从全国层面来说,住房信息联网都将有助于楼市的精确调控。地方政府何以就如此惧怕住房信息联网?正如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所指出的那样,住房信息联网技术不是主要问题,而是有些部门和地方顾及相关利益,存在故意控制的举动。

  至于存在什么样的利益,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其中的缘由。目前住房信息不联网,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控制很容易,一旦信息联网之后,地方政府不想公开的住房信息也就曝光了。市场一旦透明,操作的空间必然大大减少,这对地方政府是极为不利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空城”、“鬼城”住房信息公开之后,必然导致楼盘被大量抛售,地方政府所依赖的土地财政也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当然,“房叔”、“房姐”频出,也表明不乏一些官员存在不合法的住房,信息联网之后,这些住房“走光”的风险大大增加,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为了维护彼此的利益安全,一起拒绝信息公开是最好的做法。各地官员心照不宣。住房信息联网很好地利用了法不责众这一方法,大家都不去落实,能拖一时就拖一时,让住建部干瞪眼去。

  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还有六七年时间。如果按照2010年下半年到今年的推进速度,显然是完成不了任务的。

  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有必要学学治理雾霾,立下军令状,对于达不到目标进度的地方政府进行问责。改革不可避免地要啃硬骨头。住房信息联网就是硬骨头,现在到了啃的时候了,对于不肯啃的地方政府,不能再得过且过。

  倪恒虎

  总结

  折射改革动力不足

  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实现,依然取决于改革的决心与动力。

  在现有的不动产登记中,住房信息联网恐怕是技术阻力最小的一个方面。2013年,频发的“涉房腐败”案件,让社会各界对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反腐属性”寄望颇高。然而为了打消相关方面的顾虑,住建部和地方政府签署了“安全协议”,明确查询权属于地方政府,查询结果不作为法院判决或行政执法证据。

  不过,即便采取了“签安全协议换联网”的措施,但这项工作依然举步维艰,也让外界看到了改革之难,也让公众对于“改革破冰”更加悲观。因为相比较于官员财产公开、收入分配改革等更为复杂的改革,如果连相对简单的住房联网都无以顺利推进,还需要各种承诺与好处,才最终实现“打折扣”的完成,那么其他改革也可能变成一种角力与妥协的过程,最后的成果也与公众预期大相径庭。

  中央领导一再强调,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现在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要闯险滩,必须义无反顾、奋力向前,敢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然而打破利益格局何其艰难,改革的动力不足才是最大的关键所在。虽然改革的共识已经形成,公众对此也有着强烈的渴望,但改革的主导权在决策者手中,当改革涉及自身利益之时,改革的推进就势必异常艰难。时下的改革动力,外有余而内不足。如何打破源于改革内部的阻力,真正激活其应有的改革动力,需要拿出一些实质性的举措给予回应。否则,日益折损的公信也会降低社会改革的热情,并动摇全社会期盼改革的信心。

  “志士断臂”的改革决心不成为空话,就必须明确相应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以刚性的问责机制作为辅助手段,才能既有效推动改革,又不令民众失望。改革有巨大的内生动力才能激活和引导外生动力,从而进一步促进整体性的良性互动。而如何提升改革动力,住房信息联网就是一张最好的试纸。

  唐伟

  -三言两语

  ●可见财产公布一拖再拖,非技术原因。

  ——温红

  ●6年时间不算短,但也是“指日可待”的,虽然举步维艰,但都是广大民众的期盼,确实需要认真负责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薛智之

  ●从短期内来看,意味着房地产市场投资拉动宏观经济稳中有升的角色还要继续扮演,住房信息联网短期或难撼房价。

  ——马新

  ●应该一竿子插到底。——王雷山

  ●外星人笑了。神舟公公和嫦娥奶奶都联上了,几个砖头水泥信息就是联不了。

  ——孙广茂

  ●抛售房产潮会不会看到?——宁愿

  ●拖六年,腐败还怎么反?——侯月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李兰丰

  ●这个目标很难实现,抗战不过八年,三个八年都搞不起来一个住房信息查询系统。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胡勤

  ●技术不是问题,书记才是问题!

  ——尚守段

关键词:住房,信息,联网,改革,建议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何震
更多    
小户型装展现异国风情
温馨浪漫的美家
小公寓装修效果图 温馨简约案例秀
劲爆的设计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