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房产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报道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北省“万企转型”实施方案 (2018-2020年)》的通知

2019-03-05 16:07:18 作者: 来源: 长城网
分享:

  (九)特色产品。选择我省产业基础好、特色优势明显的箱包、灰铸铁炊具、羊绒、自行车、家具、毛皮皮革等产品为突破口,以高端化、时尚化、功能化、品牌化为转型方向,着力提升设计制造水平,丰富产品品种,提升品牌价值,以点带面,推动标准、质量、品牌联动提升,带动全省特色产业迈向中高端。

  ——箱包。推动我省箱包行业以低端包袋为主向时尚化、功能化、个性化高端箱包产品发展。增强企业工业设计理念,开发一批具有美感、时尚感、品质感的箱包流行精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推广力度,创新品牌营销模式,发展个性化定制,巩固提升白沟“中国箱包之都”优势地位。到2020年,箱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培育3-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打造2-3个国内外知名品牌。

  ——灰铸铁炊具。推动灰铸铁炊具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制定实施行业规范条件,全面推广电炉、天然气炉设备绿色化改造;加强基础材料、关键技术攻关,开发“安全、健康、绿色、环保”的厨卫产品。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品质量,培育自主品牌,完善营销体系,推动生产企业由代工贴牌向自主品牌发展,打造区域品牌竞争力。到2020年,全省灰铸铁炊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培育超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产业集群2个,培育国内知名品牌2-3个。

  ——羊绒。支持企业采用新型高效节能环保羊绒清洗、小浴比技术,提高制成品率及混纺产品比例,推进柔性供应链改造,研究开发一次成型技术。支持企业延伸绒线、羊绒深加工产业链,扩大精纺半精纺生产能力和电脑针织横机比例,发展高档羊毛衫、羊绒衫等产品,形成精梳、纺纱、面料、成衣全产业链。强化服装设计能力,开发一批高端化、时尚化、舒适化的羊绒精品。建立羊绒产业发展联盟,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培育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我省羊绒产业竞争力。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形成2个超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培育3-5家超10亿元企业,打造3-5个国内外知名品牌。

  ——自行车。以轻量化、多样化、时尚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加强高强度轻型材料、变速器、传动系统、智能传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研发和应用,强化工业设计和品牌培育,瞄准时尚化、功能化需求,加快发展时尚休闲、运动健身、长途越野和高性能折叠等多样产品,巩固童车全国领先优势,打造自行车全产业链。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培育2-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产业集群、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以上企业、5-1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

  ——家具。以自然、生态、健康、时尚为发展方向,以绿色化生产、个性化定制和工业设计、品牌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家具的造型创新、材料创新、功能创新、技术创新。推广先进绿色喷涂、粘合工艺和新型材料,提升环保水平;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发展智能家居产品,培育“全屋定制”等个性化定制新模式;加快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提高家具生产数字化水平;加强人体工程学、文化元素、功能结构、数字化技术与家具设计的融合,提升家具设计水平;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到2020年,家具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年均增速20%以上,培育5-1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5个超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打造5-10国内外知名品牌。

  ——毛皮皮革。以绿色化、品牌化、高端化为发展方向,以绿色环保、品牌培育、设计提升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制革产业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着力推进制革环节绿色化改造,加强品牌培育和宣传,着力推进产品由代工生产向自主设计、自创品牌发展,提升产品设计能力,适应时尚化、舒适化消费需求,全面推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到2020年,毛皮皮革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300亿元,年均增速20%,形成1家千亿元产业集群,4家百亿元产业集群。培育1家绿色园区和3-5家绿色工厂。培育5个以上国内外知名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设计能力。积极引导省内外高端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向企业集聚,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管理人才(团队)落户企业实施产业化的给予重点支持。鼓励推动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建设研发机构和各类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集中支持一批优势企业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攻关,实施千项新技术新产品“双千工程”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开发一批重大“杀手锏”产品。鼓励企业加大工业设计投入,建设一批工业设计中心,通过工业设计提升品牌价值和产品档次;开展工业设计与产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培育一批工业设计“明星产品”、打造一批工业设计典型案例、推广一批工业设计植入模式。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水平,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推行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开展贯标认证,形成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责任单位: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开展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以“亩均论英雄”“创新论英雄”“绿色论英雄”为导向,以综合考评、绩效分类、精准施策为主要内容,按照分级推动、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原则,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开、动态管理的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通过“试点先行、完善提升、全面推广”三年三步走,逐步实现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全覆盖。制定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方案,设定单位用地税收、单位用地工业增加值、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排放、全员劳动生产率、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等指标,以县(市、区)为实施主体,根据综合评价得分结果对属地内企业合理进行分类分档,依法依规制定并实施具体的差别化政策措施,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企业,提高准入门槛,新建、扩建项目原则上入园进区。通过环保、质量、技术、能耗、水耗、安全等标准的约束和引领作用,扶优汰劣调整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环境保护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负其责”的原则,各有关财政专项资金向实施转型升级的工业企业倾斜支持。各市政府、有条件的县(市、区)也要安排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本区域工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机制,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发挥政府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向转型升级企业倾斜支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融资洽谈活动,每年向金融机构推荐1000项以上转型升级项目。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省、市、县分别重点支持1亿元以上、30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上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积极组织申报国家重大专项,争取国家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金融办、省环境保护厅、省商务厅,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四)落实税收政策。严格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政策。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本年度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对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企业,按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责任单位: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石家庄海关)

  (五)强化建设用地保障。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用地优先列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国家和省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节约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项目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按比例计算后低于该项目实际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的相关费用之和的,应按不低于实际各项成本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出让底价。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政策,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节余指标,保障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用地。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和安全要求、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用地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

  (六)开展对标赶超和把脉问诊。深入开展对标行动,引导推动企业围绕创新理念、技术装备、研发设计、产品标准、节能减排、经营管理机制等关键环节瞄准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开展对标行动,引导每个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一个对标赶超目标企业,明确对标赶超具体目标,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组织企业开展对标交流培训和咨询服务,建立对标政策激励机制,树立一批对标示范企业。支持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制定和执行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强化产学研对接合作,依托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企业转型升级智库,组建一批“企业医生”“企业诊所”,对企业开展把脉问诊,协同攻关,切实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研发设计、工艺装备、质量控制、企业管理、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问题。(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质监局)

  (七)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模式应用,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围绕企业网络改造提升、云平台建设、大企业“双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模式应用、工业信息安全防护等开展示范项目培育、示范带动。培育建设装备、钢铁、建材等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企业上云试点示范,带动“万家工业企业上云”,推动跨领域、全产业链紧密协作,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依托雄安新区、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优先布局工业互联网高端高新产业,建设高水平工业互联网网络,培育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产业示范基地。提高工业企业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八)加强企业上市培育。充分利用境内、境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内外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筛选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到“新三板”和股权交易所挂牌。积极培育上市后备企业资源,认真规范上市后备企业改制,精心组织上市后备企业辅导,加快企业上市要素市场建设,加强企业上市资金扶持。到2020年,工业企业A股上市总数力争达到50家。(责任单位:省金融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河北证监局)

  五、行动步骤

  (一)部署启动和建立工作机制阶段(2018年8月中上旬)。在全省开展“万企转型”进行工作部署。依托“双创双服”工作机制,按照“一个企业、一个帮扶班子、一套转型方案”的原则,省、市、县三级明确分包企业,落实分包领导、责任人及工作专班。省级负责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工业企业和行业排头兵企业,市级服务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工业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其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县(市、区)按照企业属地原则负责包联。按照“五个一”要求,建立常态化工作协调帮扶推进机制。

  (二)转型实施阶段(2018年8月下旬-12月)。2018年8月底前,省、市、县三级对分包范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摸底,掌握企业规模、效益、行业分布、主要产品等基本情况;各分包人和工作专班与企业对接,对企业进行政策宣传贯彻和协调动员,初步了解企业存在问题、发展意向、实施项目情况,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动起来”;9月底前,省、市、县三级分别协调组织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一批“企业诊所”和“企业医生”,与企业逐一对接、“问诊把脉”;10月底前,根据摸底和“把脉问诊”情况,指导每个企业制定一套转型方案,建设全省“万企转型”信息化工作平台,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档立卡,建立优势龙头企业、转型发展企业、产能转移企业、关停淘汰企业“四个清单”,实行台账管理、分类施策、分级包联。

  (三)持续推进阶段(2019-2020年)。每年2月底前,总结上年度工作、制定当年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具体举措和进度安排,持续推动、深化落实企业转型方案。

  六、组织推动

  (一)加强组织领导。“万企转型”行动在省、市、县“双创双服”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构建省、市、县三级密切协同配合的工作联动机制。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统筹协调推动;各牵头单位要负总责,主动协调调度;责任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县也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适时调整土地等相关规划,对企业腾退土地及时变性,保障企业和项目建设需求;制定差别化政策,实施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分类指导推进。各市要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四个清单”,选择本市主导产业,确立1名市级领导牵头、1个专班推进、1个规划引领、1个智库支持、1个重大项目库、1个基金的“6个1”产业转型发展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二)强化督导考核。各级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谋划部署、亲自协调推进,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年度细化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制定责任清单、目标清单、措施清单,切实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责任落实、实施计划“五到位”。要按照联系服务企业“五个一”工作机制要求,形成联系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原则上每季度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开展政银企对接、产销对接、产业链对接等活动,帮助企业找资金、找技术、找市场,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市、县负责组织属地范围内的帮扶企业填报“万企转型企业综合情况及问题反馈卡”,依托“万企转型”信息化平台,进行信息搜集、问题分发、跟踪问效、成果分析。建立协调、调度、督导和考核机制,实行省对市、市对县分级考核,实行每季协调调度、半年督导检查、年终考核评比。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各地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各市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审定后全省通报,对考核结果前5名的给予表扬奖励,对落实工作不力的追责问责。

  (三)发挥智库及行业协会作用。组建河北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智力支撑作用,加强与全国智库、国家级行业学(协)会联系合作,搭建引资引智平台,及时谋划提出重大战略、发展方向及转型路径等建议。加强行业协会自身能力建设,提升新形势下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专业化水平,在行业发展预测预警、政策建议研究、行业调查分析、标准制修订和标准推广实施、人才培训、新技术新产品展示推广、国内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四)营造良好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削减不合理的前置审批和行政许可,简化工业产品市场准入前置审批,完善规划、环评、能评、安评、用地等审批绿色通道制度。用活环境容量和能耗总量指标,优先保障转型升级企业重大项目需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净化市场环境。加强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转型升级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加强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企业家培训计划,组织企业家赴先进地区、先进企业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通过高校培训、到央企挂职锻炼等方式,打造一支掌握现代经营理念、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企业家队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为企业提供融资对接、产品推广、引资引智、技术交流转化等公共服务,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有权威性和有影响力的展会,提升“5.18经贸洽谈会”等展会水平,扩大我省展会的品牌影响力,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支持企业转型发展的浓厚氛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关键词:转型,目标,措施责任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