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等共6个大方面共22个小点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原文:要求1
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II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I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背景
2016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年均转户1300万人。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文强调,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要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从城乡结构看,2018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31亿人,比上年末增加179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
从住建部2019年公布的数据来看,截止到2017年底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78个,城区人口接近100万的城市有14个。其中,太原、长沙、苏州等59城市城区人口在100万—300万,这些城市落户政策有望全部放开;西安、沈阳、哈尔滨、昆明等9城市城区人口在300-500万,落户条件也将大大宽松;天津、成都、南京、武汉等城市城区人口超过500万,落户政策有望进一步完善优化。
分析
未来,全国范围内除了一线城市,预计接近100个城市将进一步放宽放开落户政策。对重点二三线城市而言,这将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人力资源质量,为当地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落户限制的取消,将一定程度上为城市聚集大量的劳动人口,这将为这些城市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活力,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需求也将逐步释放。
表:截止到2017年底城区人口超过(接近)300万的城市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住建部《2017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原文:要求2
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在安排各地区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时,进一步增加上年度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的权重……完善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吸纳贫困人口较多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补助机制。
背景
早在2016年原国土部下发的《关于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的实施意见》强调,实行差别化进城落户人口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标准。
分析
未来,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将与人口挂钩。一方面,城市土地供应将与人口增长挂钩,这将大大缓解住房供求矛盾,从根源上做到稳地价稳房价,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城市化过程中盲目“造城”和城市无序扩张乱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原文:要求3
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实开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跟踪评估,研究提出支持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培育形成新的重要增长极。有序推动哈长、长江中游、北部湾、中原、关中平原、兰州—西宁、呼包鄂榆等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建立健全城市群协调协商机制。探索建立中心城市牵头的都市圈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加快推进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合理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推动产业和人口向一小时交通圈地区扩散。
分析
此次政策对于城市群发展有较为明显的导向,尤其是对成渝城市群、哈长、长江中游、北部湾、中原、关中平原、兰州西宁、呼包鄂榆等城市群的规划力度。从后续成长性来看,长江中游以及关中平原,或是后续可以重点关注的区域。未来,城市群内部将形成以核心城市为中心,产业和人口向一小时交通圈地区扩散的格局,这也决定了距离核心城市越近、交通配套越发达的三四线城市将更具发展潜力。
原文:要求4
在符合土地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都市圈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地区调剂。健全都市圈商品房供应体系,强化城市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协同。
分析
从供给端来看,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间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机制的形成,将大大平衡核心城市用地供求不足的局面,同时也给周边城市转型发展和人民致富提供了启动资金。从需求端来看,城市群内部住房政策调控将综合考虑人口流动、产业布局、交通配套等方面因素,制定更为灵活、更为针对性的联动机制。
原文:要求5
支持特色小镇有序发展。建立典型引路机制,坚持特色兴镇、产业建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逐年挖掘精品特色小镇,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制定特色小镇标准体系,适时健全支持特色小镇有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分析
此次政策强调建立引路机制,这将为特色小镇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路径。结合前段时间,“大棚房”问题整治行动在查处“私家庄园”、别墅等违法违规建筑的同时,也给休闲农业等特色小镇项目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建立特色小镇标准体系,将使得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相关特色小镇产业得到保护并焕发出新活力,也为当地发展特色小镇项目增添信心和政策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