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气表“沉睡”源于企业“装睡”
好好的热计量装置,5.1亿平方米建筑装而不用,原因在于企业缺乏动力,在计量改革面前“装睡” 不装表、装假表、装好的表“睡大觉”,这是目前我国供热计量改革的现实困境。5.1亿平方米建筑安装了计量装置却仍按面积收费,这意味着超过30亿元的智能装置正“赋闲在家”,巨额的节能改造投资被白白浪费。 按用热量收费,而不是按固定面积收费,自然能促进节能。用户缴费金额能下降约20%,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也能实现节能减排约30%。如此好事频频遇冷,阻力何在呢? 计量改革会触动供热企业的奶酪。供热企业多脱胎于政府部门,在市场上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习惯了“无论供多少热,用户都要照单全收并按面积收费”的计划经济思路,也过惯了管网跑冒滴漏、热损失大、供热系统不合理的粗放日子。进行热计量改革,不仅意味着工作量的大幅增加、管理方式的彻底改变,还需要面对用户少用热、少缴费下的收入损失。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有的企业选择了原地踏步,或不装计热表,或装而不用。 计量改革短期内会增加供热企业的成本。让企业按需供热,煤怎么买,又怎么烧?供热计量不仅仅是安块表,一整套供热系统的改造技术如何掌握?原本哪个户型交多少费都是一定的,现在家家动态调整,供热效果如何保障?计费如何准确?这一连串前所未有的市场化考题,都迫切需要供热企业来一场轰轰烈烈的“自我革命”,快步跟上精细化、动态化、大数据的管理时代。 要唤醒“沉睡”的供热计量装置,先得唤醒在计量改革面前“装睡”的供热企业。 企业不妨算笔大账,添点改革动力。用户节能的过程,企业未必就亏。像河北承德市实施计量收费后,一年节约标准煤4万吨,这些热源还可以满足250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成本不变,用户却增多了,收入不降反升。供热计量改革成为供热企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 政府也不妨出台措施,加点改革压力。既然自来水公司负责水表、电力公司负责电表,没有理由不让供热企业承担起热表装配、管理、运营的主体责任。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监督细则与改革时间表,让那些“装睡”的供热企业尽快“醒来”。 |
关键词:企业,供热,计量,暖气,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