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规划10年难出炉 河北2014增两亿资金对接京津
核心提示:在河北省三河市政府有关人士看来,这一次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否跟以前有所不同,关键在于京、津是否愿意牺牲局部利益。 “飞地”三河求解京津冀协同之难 “我们都已基本准备就绪,就看京津的态度了。”在河北省三河市政府有关人士看来,这一次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否跟以前有所不同,关键在于京、津是否愿意牺牲局部利益。实际上,早在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就启动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但至今仍未出炉。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三河调研中发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难题在于各种要素资源分配的不均以及区域主体间利益补偿机制的缺位,为此,必须改变行政区划壁垒导致市场割裂和等级化管理体制的现状。应打破大城市特权,建立跨地区协调机制,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和资源要素流动市场化,更好发挥市场在产业转移中的作用。 主动对接不受待见缺乏跨区协调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当然很好,但不能‘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仅地铁通到燕郊这一项现在看起来就很难。”从去年在北京找到工作以来,王飞切身体会了每个工作日从燕郊乘坐公交车到北京市区、然后再转车到单位的痛苦。 燕郊,因春秋战国时地处燕国都城的城郊而得名,与北京通州仅隔一条潮白河,距离天安门30公里,距离首都机场25公里,由于在北京买不起房,大约有30万人在这里居住却在北京上班。 和很多居住在这座“睡城”中的人一样,王飞希望将来交通更加便利、基础教育水平提升,否则还得继续攒钱往城里搬。“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地铁能尽快通过来,上海的地铁早就通到了昆山,实现起来应该不难。”王飞同时担忧,尽管三河呼吁多年,但北京某些区县的不支持可能导致这一愿望落空。 “平谷线提了这么多年,但至今没有开工,方案中经过燕郊一条线路就遭到了平谷区人大代表们的反对。”三河市政府有关人士称,“平谷方面希望的线路所经过的功能区太少,专家也认为客流量不会很大,但在平谷看来,若该条线路经过燕郊,不能给平谷人带来任何便利,还不如直接乘坐公交车。” “一直以来,我们都想要融入京津这个大市场,但一个巴掌拍不响。此次协同发展能否现实效也是如此。”三河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道,“为对接京津,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但几乎是‘热脸贴冷屁股’。”据介绍,当地出钱修的与北京、天津对接的京秦高速公路到现在都没有真正与北京、天津相连。 不仅仅是交通,位于通燕高速路口的燕达国际健康城是三河市重点打造的一个高端养老医疗项目,也遭遇类似尴尬。项目最初希望依托区位优势拓展北京市场,总投资150亿元,但由于其中的燕达国际医院不能实时进行北京医保结算,导致经营低于预期。医院有关负责人说:“硬件设施的水平足够,引进北京的医生也不难,关键是北京对我们的政策要放开。” “由于行政级别太低,我们无法跟北京、天津对话。”三河市政府有关人士称,三河市属于河北廊坊,但又不与廊坊相连,是处在北京和天津之间的一块“飞地”,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按理说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实际上三河却成为京津之间“塌陷”下去的一块地方,要实现经济协同发展,亟需建立一种跨区域合作推进机制,尽可能消除行政区划之间的壁垒,使整个区域的发展形同一体。 |
关键词:京津冀,北京,河北,资金,对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