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房企主旋律:急补仓缓放粮调结构
对于大部分房企来说,2013年无疑是一个丰收年。不过,2014新年伊始,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不少房企已经开始储备粮草,为新的战场摩拳擦掌。机构统计显示,1月过半,已有逾10家房企发布融资计划,累计融资额高达300亿元,与此同时,土地市场的加速补仓,也成为年初主旋律。 京华时报记者潘秀林 提前融资 与往年不同,房企集中融资潮在年初提前出现。 1月3日,中骏置业宣布,公司获银团授予一笔包括2700万美元及5亿港元的定期贷款融资,共计5.53亿元人民币,以偿还集团的若干现有债务、拨付土地收购及一般企业资金。该融资自融资协议日期起计为期3年,并由公司若干附属公司担保。 1月7日,富力地产发布公告称,发行人兆运有限公司将发行2019年到期的10亿美元8.5%优先票据,富力地产表示,拟使用所得款项净额为现有债项再融资及作一般公司用途;同一日,佳兆业集团发布公告表示,额外发行于2018年到期之2.5亿美元8.875厘优先票据。 1月9日,据外电消息指出,龙湖地产正在寻求一笔30亿港元(合3.87亿美元)的5年期贷款。这是龙湖地产继去年7月的一次4年期贷款后,又一笔较大规模的融资。 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新年开始第一周,已经有过10家房企发布海外融资计划或意向计划,合计总融资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去年一年,知名房企海外融资额为552.24亿美元,合计3369亿元人民币。 “土地竞争激烈,房企拿地竞争白热化,各家企业都比往年更关注资金安全,因此新年第一周就有多家企业发布海外融资计划”,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选择在1月份就大规模的融资,主要是国内资金面全年趋紧已经成为定局,这种情况下预计一季度还将有大量的房企选择海外融资。 争相拿地 在土地市场,年初也同样出现了集中拿地潮。 据亚豪机构统计,1月第二周,北京土地市场共成交了8宗土地,迎来1月首个成交高峰,其中住宅用地成为成交主力,5宗住宅用地累计土地出让金达到113亿元。 对此,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分析,2013年楼市销售火爆,2014年开年伊始,房企正处于一年中资金流最为充裕的时候,反而由于库存不足造成推盘积极性普遍降低,加之2014年北京加大自住商品房用地供应,使得纯商品房的供地量受到挤压,令房企对于土地的补仓意愿较强。 任启鑫认为,2014年北京计划供应的住宅用地中,限定了销售价格的保障房占总供地量40%、自住型商品房用地占30%,而不限定价格的纯商品房用地仅占30%,可以预见,今年可供房企实现利润的纯商品房用地供应量将进一步减少。在当前行业集中度扩大、淘汰率上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下,纯商品住宅用地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鉴于土地存量是房企可持续发展的“硬指标”,今年房企之间的拿地竞争也将持续激烈。 新增长点 与土地和融资的高位开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楼市成交与供应双方的持续低迷。 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上周(1月6日-1月12日),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套数为1876套,成交面积20.19万平方米,成交均价为27527元/平方米,除成交套数环比上涨11%外,成交面积、成交均价环比双双微降1%,与之前一周基本持平。至此,1月1日至1月12日,北京商品住宅共成交3122套,与2013年12月同期相比缩减了三分之一。与此同时,继1月首周仅两个项目开盘之后,上周北京楼市没有住宅项目开盘,以零开盘延续了1月以来供应的低迷现状。 任启鑫认为,1月终端交易市场的供需双降局面并不意外,一方面,临近春节,北京购房人群外流加剧,对楼市成交的冲击较大;另一方面,自住商品房供应的逐步加量,将进一步导致定价较低的刚需项目再无生存优势,今年开始,不少开发商将对产品结构进行较大调整。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告诉记者,与前几年中小户型产品为市场消化主体不同,今年以来,不少开发商已经开始对旗下产品的结构进行调整,开始增加改善型产品的比重。北京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陈志也表示,到今年下半年,中高端产品将加速入市。届时,刚需项目或将趋减,商住项目及中高端项目的供应比例很有可能持续增大,以抢占自住型商品房及保障房无法覆盖的部分刚需以及改善型需求。
|
关键词:房企,商品房,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