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311-89867803 邮箱:790323558@qq.com
您当前位置: 房产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报道

河北省“万企转型”实施方案(2018-2020年)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19-04-01 15:23:38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九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为核心,明确转型升级方向、路径和措施,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通过集中要素资源、加强政策引导、深化“双创双服”、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动工业企业向创新驱动、高端高新、质量品牌、绿色发展、现代管理和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转型升级,实现由河北制造向河北创造、河北速度向河北质量、河北产品向河北品牌转变,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高端高新。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构建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的对接融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实施一批转型升级项目,打造一批高端高新产品。

  坚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覆盖,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传统优势产业优化提升,以七大主要产业企业为重点,发挥科技型领军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强化创新链、健全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通过示范引领、重点突破,带动工业企业综合素质整体跃升。

  坚持协同联动,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省、市、县三级及各部门协同联动,实行分级分包帮扶服务。加强产学研对接互动,对企业开展“把脉问诊”,“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建立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激励和倒逼机制,指导企业“往哪转”“怎么转”。

  坚持集约集聚,链式发展。按照协同创新、集群集约、智能融合、绿色安全等新型工业化要求,改造提升现有优势产业集群,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配套环境,依托龙头企业吸引带动企业入园进区;加强产业链精准招商,形成一批整机引领、分工协作、配套完善,在全国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三)主要目标。

  2018-2020年,通过创新引领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融合发展一批、质量升级一批、淘汰退出一批,引导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实施转型升级,力争质量效益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明显好转、三年大见成效”。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建立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达到5000家以上;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一批研发成果产业化,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企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3.5,工业类名牌产品数量稳定保持在1200项以上,培育一批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5%以上。

  企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与2017年相比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1.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与2015年相比下降23%,各排放限值达到既定目标,钢铁、水泥、焦化、平板玻璃高污染企业达到大气“超低排放”限值,建设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

  企业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培育壮大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企业超过5家,超百亿元企业达到8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000家。

  三、转型方向和重点

  以装备制造、钢铁、石化、食品、纺织服装、建材、医药、电子信息企业为重点,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要动力,以强化质量标准引领,以加强工业设计为抓手,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档次和品牌影响力,推动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围绕优势企业、优势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品牌,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按照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的思路,加强产业链建设,形成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加快迈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高端,打造一批“杀手锏”产业。

  (一)装备制造业企业。2017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518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2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8%,拥有汽车及零部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龙头企业。其中,汽车工业已形成以12家整车制造企业为龙头、88家改装(专用)车生产企业为支撑、众多零部件生产企业为配套的产业格局,实现增加值654.8亿元,汽车产量130.9万辆。SUV和皮卡汽车、铝轮毂、警用电动车、冶金轧辊、焊接机器人等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

  转型方向:以创新与智能、整机与配套、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为方向,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开发一批带动性强的重点整机产品和装备,推进一批重大装备产业化,加快智能化、网络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推广应用,推进形成以“两车一机”和高端成套装备为主体、关键核心零部件为基础、智能装备为引领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力争高端装备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45%。

  ——汽车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加大先进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替代燃料汽车的研发力度,突破汽车轻量化、先进变速器等关键技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做优做强SUV、轿车、中小型客车、皮卡车等乘用车,推动产业链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延伸。加快氢燃料等新型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研发和产业化,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领域。加快汽车企业在车载智能终端、高端传感器、先进辅助驾驶系统等关键技术层面的研发攻关,推进京冀国家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建设。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巩固提升中国标准动车组优势产品地位,加快时速2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时速350公里长编组中国标准动车组产业化步伐,推进高速货运动车组、时速200公里磁悬浮列车、新型供电制式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新产品研制,支持车体、转向架、牵引、网络控制、制动等核心技术,空调、门等主要配件技术,以及自动驾驶控制系统、故障快速诊断在线处理技术等技术攻关,形成谱系化产品制造和技术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高速动车检测维修服务水平,构建整车带动、关键零部件支撑、检测维修并进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

  ——先进通用航空装备企业。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航空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发展通用飞机、超轻型飞机、公务飞机等通用航空产业,扩大运5B系列、小鹰500、海鸥300、赛斯纳208B等产品市场,配套发展航空螺旋桨、航空电子系统设备等零部件产业,加快发展通用航空运营、培训、维修等服务业。

  ——先进成套装备企业。鼓励工程装备、专用装备企业加大成套新产品开发力度,推动摊铺机、架桥机、盾构机等工程装备向高精度、大吨位、大直径方向升级,加快发展大型煤矿采掘装备、高强度冶金轧制装备、高效多能联合收割机、自动环卫清扫车等专用装备。鼓励企业建立运行监测平台,开展远程检测、诊断、维修等在线支持服务。

  ——智能装备企业。引导企业加快高档数控机床,推进功能部件、数控装置的研发与产业化,提高现有产品的精度和稳定性。加强机器人核心部件及关键技术研发,提高焊接、喷涂、洁净等工业机器人系列化产品开发能力,做优做强消防救援、空间作业、管道等特种机器人,大力发展室内清洁机器人、老年服务机器人、餐厅服务机器人等生活服务机器人。加强增材制造高性能材料研发与制备、产品设计优化、高质量高稳定性增材制造装备、高效复合增材制造工艺等关键技术研发,建设增材制造平台,推动增材制造在汽车、模具、医疗等重点领域应用,重点建设香河机器人产业港。

  ——加快推进集群发展。支持汽车、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成套装备等行业重点骨干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联合及海外并购,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围绕龙头企业发展需要,引导配件生产企业聚集发展,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园区集聚发展能力,提升专业化协作配套水平,构建上下游联动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二)钢铁企业。2017年,全省钢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087家,其中具有冶炼能力的企业6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538.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3%,粗钢、生铁、钢材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1/4左右,钢材品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家电板、汽车板市场占有率分别居全国第1、第2位。

  转型方向:以精品化、绿色化、多元化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优特钢和钢材产品精深加工,加强与下游耗钢企业衔接配套,发展定制化钢铁制品,努力实现由钢铁原材料提供商向产品提供商转变,打造精品钢和冶金新材料产业链,力争钢材延伸加工总量超过22%,基础研发、新产品开发由“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转变。

  ——压减搬迁“腾笼换鸟”。继续实施环保、质量、技术、能耗、水耗、安全等6类严于国家的地方标准,严格执行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限值,注重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关小促大、保优压劣,倒逼处于城市主城区、县城及周边和列入压减任务的钢铁企业有序退出,持续打好钢铁去产能攻坚战,2020年底全省钢铁产能控制在2亿吨以内。严防钢铁违规新建项目、落后产能等量置换和“地条钢”死灰复燃,确保“僵尸企业”全部出清。大力推动城市钢厂整体搬迁改造或转型发展。鼓励去产能钢铁企业跨界投资、转型转产,利用腾出的空间容量,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

  ——优化提升钢铁产业结构。发挥龙头企业调结构带动作用,积极参与制定一批国家标准、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打造一批高端钢材品种,构建形成与世界先进水平相适应的钢材标准质量体系。巩固提升汽车板、家电板,以及钢板桩、取向硅钢、高速工具钢等优势产品,大力发展特殊钢、能源用钢、船舶及海工用钢等市场需求量大的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提高品质稳定性。引导钢铁企业整合重组、优化布局,建设沿海临港精品钢铁产业带,做优做强钒钛新材料产业。

  ——推动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由钢材初级加工向生产“近终型产品”的精深加工跨越,重点发展汽车冲压件、汽车用锻件、机械结构件、大型铸锻件、重轨和铁路弹簧构件、高端轴承构件等装备制造配套,钢结构住宅、钢结构桥梁、管道管廊等工程和建筑配套,高压锅、铸铁锅、钢木家具、康复床等高品质消费类钢制品,不断满足下游耗钢产业链升级要求。推动大型钢铁企业与下游汽车、装备等产业实现协同发展,鼓励优势钢铁企业向节能工程、循环经济、融资租赁、电商贸易、园区物流、矿山船运等多元支撑转变。

  ——推进钢铁绿色化发展。对接京津冀地区国家级实验室和冶金研发机构,以先进钢铁材料、冶金自动化等为重点,推动与我省钢铁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突破烟气循环利用、连铸连轧等先进基础工艺技术,全面建立钢铁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消纳和再资源化的新一代钢铁流程。大力支持钢铁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绿色化改造升级,污染物排放全面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推动域外转移和国际化合作。加快优势产能“走出去”步伐,以周边国家和非洲、中东欧等国家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洽谈和对接,打造“一带一路”沿线更多标志性工程,重点建设中塞工业园;支持企业通过产能交易或省外建厂向京津冀及周边以外转移产能。引导钢铁企业与国际接轨,推动企业海外投资向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上游升级,构建世界性的资源供应、人才保障、生产研发和经营服务体系,打造一批钢铁出海“航母群”。

  (三)石化企业。2017年,全省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979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662.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7%,化工行业精细化率达到45%,用于农药、染料的氰化钠、氨基乙酸除草剂、超薄型电容膜、消毒剂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1位。

  转型方向:以链条化、循环化、集聚化为主攻方向,打造以原油深加工为支撑、精细化工为主体、煤盐化工为补充的循环化工产业链,推动石化企业由初级化工生产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高端有机化学品以及高端日用化学品生产转变,力争精细化率达到60%。

  ——延伸拓展“油头化尾”产业链。做优做强“油头”,高质量提升石油炼化水平,鼓励支持开发催化、加氢等低成本低碳烯烃生产新工艺,加快推进曹妃甸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等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填补制约下游精细化工发展的烯烃、芳烃(PX)等有机化工基础空白。延伸拉长“化尾”,推进石油炼化精深加工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和化工新能源等产业链下游拓展,向下游电子信息、消费品、装备制造领域延伸,重点发展日用化学品、装备用高端材料、化学纤维、医疗用品等。

  ——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推动高性能合成树脂、特种橡胶及弹性体,以及高性能纤维、电子化学品、高效低毒环保农药、超净过滤膜材料等绿色石化产品研发与产业化,推广应用环保型水基涂料,培育壮大一批精细化工重点骨干企业。

  ——推进绿色安全高效发展。以园区化、循环化、清洁化为重点发展绿色化工,重点支持绿色产品、污染物治理技术产业化,加快推进化工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和再利用进程,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改造提升煤盐化工,鼓励发展浓海水综合利用。大力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和转型升级,提升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做优做强基地园区。重点发展渤海新区临港化工、曹妃甸石化、石家庄循环化工,以及衡水工程橡胶、内丘精细化工、邯郸馆陶新型化工等基地园区,禁止新增化工园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万企转型,产业,方案责任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