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房产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报道

两会时间|开展农村房屋节能改造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2019-03-14 10:11:50 作者: 来源: 长城网
分享:

  新农房规划建设的特征决定了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地位

  前述中有大量关于新农房规划建设的概念,为了弄清这个概念,我们需要从传统农房的特征和新农房的特征入手。

  首先,新农房是相对于传统农房而言的。传统农房正是我们全国区域农房调研的主要对象,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传统农房就是现存的全国农房,农房现状就是传统农房的现状。

  传统农房具备以下特征:其一、农民自主建设,没有详细规划要求,基本上都是自筹自建,基本都是无资质设计,或者根本没有图纸,反应了农民对自己住房生活、风俗和农作习惯的主观意愿;其二、建筑施工无专业队伍,基本上是邻里乡亲中的“能工巧匠”互帮互助,尽管部分富裕农村开始尝试委托代建,但大多数农村仍然还是自建为主;其三、建筑材料基本沿用传统的黏土砖和黏土烧制瓦,大多数农房支撑结构采用木梁木柱,卯榫连接,东中部地区的农房开始逐步用现浇混凝土作支撑结构,窗户材质近年随着铝合金价格的下降,也在一些农房中逐步被采用,但是木质窗仍占有很大比例,钢门钢窗主要出现在改革开放头20年的东部和南部农村,水泥的使用尽管普及速度比较快,但是对于相对欠发展的农房,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房,水泥仍然是奢侈品;其四、农房的功能布局基本满足农户家庭人口居住需要,厕所和厨房基本上都在农房主体建筑之外辅助建筑,大多数地方的农房还兼具仓储和简单加工功能。

  东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房,近些年还出现了家庭手工作坊或小型机械加工作坊,农房不仅提供生活居住,还提供家庭生产,临街农房也有当作商铺使用的,这些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其五、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东部还是西部,乃至东北,农房以家庭为单位居住生活占有绝大部分比例,但也有少量比例以家族为单位居住生活;其六、建房资金来源比较多样,自有资金建设的占比超过一半,但是民间借贷,攀比建房也是值得注意的农房建设现状,部分地区农村因建房产生的民间借贷纠纷有逐年增多的迹象,对乡村和谐和农村基层稳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七、农房的建设管理基本流于形式,建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更谈不上服务意识,竣工验收缺乏专门的农房验收规范,也基本就是核查一下面积和占用土地是否超出宅基地范围,施工过程及安全更无从监管;其八、农房建筑质量普遍不高,建筑寿命短,20年的农房就算是老房子了,但施工周期长,毛坯农房占有很大比例,简单装修开始出现,精装或豪装也在部分富裕农村出现,居住条件普遍不高;其九、基本无基础设施配套,随着自来水在农村地区的推广,自来水管线开始出现,但都是简易的镀锌管和铸铁管,公共厕所正在经历“厕所革命”,旱厕改水侧的任务依然繁重,生活燃料除部分条件好的地区开始推广液化燃气罐,但是多数地区农房仍然沿用传统的柴火和秸秆烧火,东中部农村开始逐步出现太阳能热水,农房生活用电基本覆盖,但是部分偏远山区或极度贫困地区,没有电力供应也还存在,专门的垃圾收集和处理开始逐步出现,随着“村村通”惠农工程的实施,电信电视网络开始逐步普及,家用电器使用比例仍然有较大潜力空间,农村街道或社区环境及建设,基本没有专门的管理,这些都是农房现状的普遍现象,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尽管像浙江、江苏、广东等东部和东南部地区这样的经济发达省份,一些富裕农村农房居住和农房社区管理,基本上跟城镇差不多,有的甚至高于城镇水平,但是作为占更大比例的广大农村地区,农房的规划建设管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艰巨任务。
  其次,新农房的特征开始形成。通过全国区域农房调研,我们尝试梳理出新农房的特征:其一、有新型城镇化的规划管理;其二、有较规范便捷的专业农房报建、施工管理和验收;其三、建筑材料绿色环保节能化,结构混凝土、轻钢结构普遍应用,装配式建筑占有一定比例;其四、有专门的农房建筑和施工规范评价;其五、有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如水(给排水)、电、气(液化燃气、天然气、沼气)、“三网融合”(电视、电信、互联网),垃圾收集处理,农村街道和环境(包括村内道路、公共照明、绿化、公共水厕等),教育、医疗、养老、生活便利店和社区管理等基础公共服务;其六、有专业农房建筑队伍和人才,农房建筑质量普遍提高,居住条件显著改善,生产生活功能区分明确,施工周期缩短;其七、有一定的集约建设比例;其八、有地方特色文化和风俗的农房风格和样貌。这些都是与农房关联度比较大的典型特征。
  

  新农房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体现了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的要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首先,依据规划建设农房,对于全面协调形成法治环境十分重要。

  其次,依据规范建设农房,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和条件形成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建设事业十分重要。

  第三,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建设,对于新型城镇化形成产城人文融合,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分重要。

  第四、农房风格化,对于留住乡愁、传承文化形成文明乡风十分重要。

  第五、农房社区管理,对于农村基层自治管理探索形成独有的乡村治理体系十分重要。

  第六、农房建筑绿色环保节能化,对于农村节能降耗和严守生态红线形成集约节约效益,实现“三生融合”十分重要。

  第七、高质量、绿色环保节能、有配套和服务的农房及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友好便捷,对于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和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形成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十分重要。

  第八、新农房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作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地位十分重要。

关键词:两会,农村,建设责任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