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低迷:地方跃跃欲试 中央表现淡定

http://www.hebei.com.cn 2014-05-06 22:3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一段时间,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全面下滑态势,就在这个时间点上,陈政高出任住建部党组书记。

  中国房地产界素有“金五银十”之说,然而,统计数据表明,在刚刚过去的黄金时段里,各地楼市一派低迷景象。

  风声鹤唳

  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昨日报道《五一成交惨淡,楼市下行概率增大》,便是逐一历数“百城房价近半数环比下降”,并给出了“房地产市场正在步入下行周期”的趋势判断:“刚刚结束的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房地产市场有统计数据的城市一片惨淡,北京等城市成交总量同比大跌近八成。与此同时,一直坚挺的成交价格也出现下行迹象,4月份的‘百城房价指数’显示,近半数城市环比下跌,甚至连万科等知名开发商也对未来楼市流露出悲观态度。”

  被视作行业风向标的万科“悲观”论,缘自这家地产巨头执行副总裁毛大庆早前在建策沙龙上的一份内部发言。文中所言,例如“一线城市的土地成交,除了北京、上海少有的几个地方之外,其他城市土地成交已经进入到一个下行通道”,引发舆论强烈关注、风声鹤唳,尽管万科集团在5月1日声明“内容不是由活动主办方和万科公司提供”,但其中警示意味已然广获认同,尤其是对这一轮房地产非政策性调控的萧条有可能导致部分城市房地产长时间难以反弹的判断。

  根据《经济观察报》补充,除了开发商,专家也在越来越多地警示风险的存在:“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名誉会长聂梅生日前表示,2014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下滑明显。下到16.2%,这是几年来都没有过的急降。但投资急降的另一方面,却是房企的高价拿地。一季度,国家土地收入1.02万亿元,北京、上海涨幅超过20%,在此背景下,房企一手拿地、一手投资下降,整个周转速度快速下滑,将带来较大的资金风险。也正因此,地方放松调控救市意愿愈加显现。”

  继南宁、天津滨海出台新政放松限购政策后,安徽铜陵市政府5月1日起也已实施《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购房者可获税收补贴优惠、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放宽外地购房居民户籍迁入条件等一系列政策,救市动机明显。

  总理因素

  但是,正如本栏目4月28日《释放政策储备:西部、东北、长江》一文所言,当一些地方官员已经跃跃欲试之际,至少中央政府表现出的仍是“耐性和淡定”和“无为而治”。

  在4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终于出手“部署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和优化结构有关工作”,而同样翘首以盼的楼市,仍未从中南海那里收获只言片语。

  对于这种“偏心”现象,智谷趋势研究中心前天发表《近期房价调整背后的“总理因素”》,探索此间缘由:“李克强的宏观调控,将房价作为同增长、就业和物价并列的顶级调控目标。他的精力集中于盯住增长、就业和物价这几个核心的宏观政策目标,重视宏观经济政策对资金面的影响。‘李克强经济学’的核心是‘不刺激’,不多发货币,经济去杠杆化。多重因素之下,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成为和经济增速换挡和宏观经济去杠杆化相同步的经济现象。”

  而在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5月刊中,李克强已经通过署名文章《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系统阐述了已经让他“尝到甜头”的转型思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回过头看,如果不是用改革的办法,即简政放权、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着力调整结构‘三管齐下’,而是采取短期刺激政策,不仅去年的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而且今后几年的日子也许会更难过。靠改革创新,既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去年实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坚持“定力”的总理更愿意把调控之手用在房地产领域中的一个特殊环节上——棚户区改造。

  近日,原辽宁省长陈政高已确认履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2005年,刚刚出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在全国率先开展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当年起历任沈阳市长、市委书记,辽宁省省长的陈政高萧规曹随,至2011年底,全省累计改造棚户区2910万平方米,改善了70.6万户、211万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也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等特点的棚户区改造“辽宁经验”。

  所以,早在4月29日陈政高辞去辽宁省长职务之际,舆论即普遍预测这位总理的“老伙计”将代替已到年限的姜伟新出掌住建部,并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指引,将今后工作重心更多地向棚户区改造倾斜,侧重为这项民生和发展工程担任监理角色。

  昨日《新京报》对此即有预测:“推进棚户区改造一方面可以令房地产市场保持在理性区间运行,同时,又能给相关行业提供温和动力,起到经济‘微刺激’的短期目的。”

  拒绝第一

  并且,在忍痛转型的同时,高层还在继续避免“高处不胜寒”,以防额外压力增加负担。

  五一期间,有媒体称:“有数据显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将于2014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随即有分析称:‘从人均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国家,因此中国不希望在国际舞台上被要求承担过多责任——至少现在还不行。’”

  对此,新华社面对上述观点发文辩驳,昨日在其网站首页发表《中国将成全球最大经济体?别太当真!》:“尽管这听起来激动人心,但中国一些经济学家清醒地指出该报告的计算方式并不尽合理,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而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则让中国民众无意为虚幻的‘世界第一’头衔欢欣。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2014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7.4%,创下新低。”

  与此同时,总理本人正在首访非洲的行程中发掘海外潜力。在非盟总部演讲时,他强调中非“发展任务相近”,以对接自己正在国内筹划的“新四化”蓝图:“双方互通有无,合作不局限于能源资源和基础设施,而应扩展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广泛领域……积极推进六大工程,打造中非全面合作的升级版。”

关键词:经济,中国,地产,地方,中央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何震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