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里的初心与传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家风是社会正风正气发扬光大的基因和种子。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伴着熟悉的音乐响起,碧桂园冀南区域·美好即刻启程特别节目《家风故事》又开始了新的讲述。
诗书家庭、军旅家庭、医护家庭、曲艺家庭、手工艺家庭……这档从策划、拍摄到播出历经两个月的节目,通过一个个优秀的家庭传承故事,呈现了社区里品格与风尚的传递,职责与担当的养成,感恩与奉献的承继。
传承:家风故事温暖人心
“医生是个良心活儿,懈怠的时候要想到病人正在痛苦中等待你的医治,这样你才是个好医生。”邢台市信都区碧桂园社区医生袁新林对于父亲的这句话牢记于心。在袁新林的印象中,父亲有个小箱子,只要有病人或者家属来家里喊一声,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夜,父亲也麻利地背上小箱子匆匆出门。
21岁开始独自行医的袁新林,在从医30年的时光里,一直伴他左右的正是父亲的谆谆教诲。有求必应,认真负责,袁新林的口碑越传越远。长期坚持义诊,热心公益活动,是袁新林对医德的践行;疫情期间,主动捐出保存的口罩、消毒液,配合社区开展查测和救护工作,是袁新林对责任的担当。 乡村的冬天十分寒冷,父亲三番五次的出诊经常扰了小新林的美梦,这曾经让他十分不满。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看到病人们对父亲伸出的大拇指,新林慢慢理解了父亲的工作,越发对父亲的“百宝箱”着迷。
好的家风就是好的传承。《家风故事》里,这样的传承还有很多。 一个个的家风故事,讲述着对人好对社会好的温暖和初心。 在赵文堂酥鱼店,跟着父亲学酥鱼的赵超越一锅一锅地练习着酥鱼的炖煮,直到炖出满意的鱼为止。盐和水要上称计量的精准,几十位药料要数清每一位药料个数的讲究,保持鱼刺酥软和鱼肉完整不散的小心,每一个步骤里,都透露着赵超越从父亲那里学来的匠心精神。
外化:一句家训 一个准则
让家风能接续传承下来的,是那一句一句的家训。简单的、朴素的话语里面,蕴藏着中华道德文化的精髓,对个人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富强必不可少的一点。
“不要见物就生心,不是自己的不要拿。”这是马兆勋自小听奶奶和父亲在耳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出身将门之后的他,从小听着奶奶和父亲的教诲长大,即便身处要职,也从未徇私。从不拿一针一线,到不贪不徇私,家训已经牢牢地刻在了心里,成为了他为人处世的准则。
“要敢于奉献,必须忠教。”三代教师之后的乡村老师刘兴亚,在准备学生教案、在关心学生品德、在照顾学生生活时,想到的都是爷爷和父亲的说给她的职业操守。
简短的家训里,深藏着为人处世的优秀品德。在将门之家,我们看到了克制、节约;在教书育人的书香家庭,我们听到责任、奉献;在匠人手里,我们品到了踏实、钻研。
作为一档系列节目,碧桂园冀南区域·美好即刻启程特别节目《家风故事》通过挖掘优秀家庭的传承故事,传递了“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的家国情怀,从细微处着力文化品德的传承与保护。
初心:对人好对社会好的使命传承
碧桂园的基因里也有着浓厚的“家风”传承。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曾说:“我没有从父母那里继承到什么财产,但父母却给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聪明和善良。”他的父母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一辈子本本分分,但从不占公家的便宜,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别人吃亏。父亲曾对他说:“将来你到社会上,跟朋友吃饭,家里如果只有两块钱也要带上,不要让朋友付账。”父母朴实的话语,培养了杨国强礼貌、善良、对人好的美德,也深深影响着每一个碧桂园人,成为碧桂园集团的立业之本。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自己的历史文化契合,同自己承担的历史使命和需求发展的方向相适应。“对人好对社会好”的短短几个字里,是家风影响力外化后的极致体现。“我们要做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阳光企业”——这是碧桂园的初心,更是一种“碧”式骄傲。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碧桂园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碧桂园集团长期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品德为己任,承担起来中国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展现企业根植民众,关爱家庭,以弘扬正气、社会关爱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爱家、重传承、促和谐,为实现“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的企业使命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