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十六届中国信息港论坛日前在石家庄开幕,本次论坛主题是5G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近日,长城新媒体集团有幸邀请到了出席本次论坛的国家发改委体改所产业室主任史炜、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宋彤做客长城新媒体“网民问政”节目,围绕5G为工业互联网发展带来哪些利好?5G将为制造业带来哪些新机遇?如何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等进行交流探讨。
5G融入各行各业,发展潜力巨大
“现在全球已有85个国家,200多个运营商,已经商用或者宣布即将商用5G。现在5G之所以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就是因为5G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宋彤认为,5G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高速、低时延、大连接三大应用场景。
宋彤介绍,5G下载一部高清大片需要几秒钟、5G可以把时延低到毫秒级、5G的海量连接,都将对整个经济以及河北的工业发展赋能信息化能力,提高效率,促进河北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史炜认为,5G与4G在应用端的改变在于,5G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识别技术、远程物联、IT、互联网、无线传输等融合,拥有更强的互相渗透和相互依赖性;5G可以对更大数据进行远程传输和切片式服务,可以将机器行为、设备行为、交易行为、管理行为变成数据,一些占用带宽大的数据,均可以通过5G的高速传输实现物联和交互。由此,5G的短期应用场景可以是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交通、医疗、教育、电子商务、娱乐等多元化的信息消费和金融领域。从中长期看,5G的最大价值和应用在工业物联网、工业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以及工业生产中物化要素的物联与优化。
史炜介绍,国家刚刚批复新一轮自贸区,自贸区对河北的赋能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新型制造和工业基地,河北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整体规划,配套雄安新区的发展来看,将来5G对河北的整个现代物流、现代制造业以及整个沿太行山区的农副产品集中化、物流化的管理,都能带来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5G技术可提升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应用能力
“结合5G战略实施,河北要把融合技术应用在机器人身上。”史炜表示,机器人不是简简单单的会说话、会看、会走路。机器人的一个核心技术就是识别技术,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的识别,通过5G高速的传输,能够把它传输到调配系统,最后反馈到机器人的调控体系。
史炜建议,河北应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给予IT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机器人自主学习能力。机器人和机器最大区别就是自主学习能力,而机器人自主学习能力更多来自于数据库,由数据库最后到大数据。如何把大数据远程计算能力能够高速通过5G传输又反馈到机器人身上,这是下一步河北机器人产业的发力点。机器人是融合产业,河北要对机器人产业多项技术的配套进行研发。
“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创新需要网络、基站等基础设施的覆盖;需要搭建一个开放融合创新的平台,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尤为重要;同时要注意信息安全的保护。”宋彤说。随着5G的发展,将来会打通一些数据的孤岛,打通企业共享的一些瓶颈,但是这些共享出来的数据安全保护将是5G应用面临的问题。对于这些数据的安全,一方面要从技术上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在政策、法律上也要持续跟进。
将5G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
如何推动5G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史炜认为,最现实的做法,就是河北在制定“十四五”规划中,打破以往产业规划的方式,把5G的技术和5G在产业领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放在规划当中,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最终让制造企业和生产企业知道5G能够给带来什么。另外,要实现局部突破,河北可以重点在雄安新区做一个新型工业化和新型智能化城市的突破。在老工业区唐山,可以结合当地存量优势,把5G技术或者整体两化融合信息融进去。让5G和产业、新型制造业、“十四五”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与通讯信息产业规划和生产力规划结合起来,这样河北才能够在全国率先把5G的应用和各种场景真正实现落地。
“当前紧迫的问题是:地方政府、企业对5G应用仅仅停留在一般服务领域,对实体产业与5G的对接,认识不足。5G研发部门在推进工业信息化中,方案多,落地差,对制造业的现状和需求严重缺乏了解,所制定的技术方案缺少成本方案、经济方案做支撑。”史炜认为,推进5G在新型制造业的应用,媒体要做好知识推广,政府要做好超前引导,运营商要做好技术保障、研发企业要做好对新型制造业的孵化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