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本土房企,为何节节后退
不够职业化 老板驱动力太强,是种错? 本土房企另一个明显的特点,老板中心制。在以老板为核心驱动力的企业管理模式中,本土房企的壮大发展确实面临一定瓶颈,而一旦老板有退休的想法,对管理人选的要求比较高,企业很可能就会面临“断层”的风险。 宋卫平在解释“退隐”的原因时说,寿柏年身体不好,无法再承受巨大的压力,他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和老同学一起退休。绿城的两位中心人物:1958年出生的老宋,1954年出生的寿柏年都已超过55岁。据媒体信息,宋卫平无子女,而寿柏年子女无意接班。这是困扰宋卫平的问题。“我们继续管下去的可能性非常小,实在没有人管就必须得我们管了,管到70岁退休,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安排。”老宋在绿城内部找不到接班人,决定引入外部力量,将绿城交给有野心有斗志有能力的孙宏斌。 虽说绿城已经是一家拥有20年历史、100多家子公司、5000多名员工的大企业,但熟知内情的人都知道,在绿城,什么事都是“宋老板一人说了算”。如果事无巨细都要老板点头,这样的管理模式注定只能做精耕细作的企业,而不能成为规模型企业。 摊子一旦铺得大了,老板有点力不从心。这是很多本土房企面临的共同问题。2009年和2010年,是绿城的拿地高峰期。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绿城的在售项目面积达到171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在3600万平方米左右,布局全国十几个省市区,三十多个城市。光2010年,绿城就拍得土地17块。而金都,更是习惯于在市场高点拿地。高尔夫艺墅,就是它在2009年拿的标志性高价地。 但在2011年以后的限购限贷市场下,土地储备越多,房企就必须采用快速周转的方式才有可能生存下来。以今年为例,大多数上市项目从拿地起到开盘,间隔时间都只要一年左右,而两三年前,间隔时间起码要一年半到两年。对于开发商来说,当房价不再大幅上涨,地块耽搁时间越长,财务成本就越高;小步快跑,薄利多销已经成为主流趋势。 除了房子造得快外,卖得快也是必要的。而这,就需要管理上的精细化和专业化。只有像万科那样,对市场定位、产品设计、成本控制、营销企划、产品采购、物业管理等各个房地产开发的核心环节实行严格管控,才能实行高周转。这些都逼迫着本土房企,必须向职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在跑量速度上和外来房企竞争。也只有这样,本土房企才有生存空间和竞争力。 市场残酷,适者生存是个无情的游戏规则。 |
关键词:绿城,杭州房地产,房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