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楼盘“限价”满四月开发商拿证各出奇招
从3月30日北京出台17号文落实“国五条”细则算起,北京楼市进入“限价”时代已整整4个月。据亚豪机构统计,“限价”以来的4月-7月,北京共有104个新盘入市,新增房源24211套。其中7月新增房源套数最多,21个项目开盘共达7211套,并涌现了中建·国际港、首开·熙悦山等“日光盘”,开发商似乎已越来越熟悉“限价”政策下的“拿证”之道。 游戏规则突变,“限价”收紧 “自从实施‘一房一价’后,申报预售证时就要满足房价管控指标,但过去没有现在这么严。”本周,多名北京开发商告诉记者,2012年每次新申请预售证的房源提价5%-10%,基本都能顺利获批,即使有时候区县住建委认为一些房源价格偏高,也会让开发商准备材料说明或进行实地考察,“从没有说(价格太高就)不给证。” 但4个月前,北京市落实“国五条”细则出台后,一手楼盘“限价”骤然收紧,“谁不接受限价就不发证”成为明文规定。 3月30日,北京市下发17号文,其中在“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中明文规定:要求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提高商品房预售许可门槛、加强商品房销售价格引导”,“对报价明显高于项目前期成交价格”、“周边在售项目价格”、且不接受指导的商品房项目,可暂不核发预售许可证书或暂不办理现房销售备案。 4月10日,北京市住建委主任杨斌在“首都之窗”公开表示:“谁不接受指导价就不发证”,宣告游戏规则骤变。 而今年上半年北京楼市领涨全国,不少楼盘估价时预计,再次开盘时单价至少可涨上千元,一些开盘间隔时间长的项目甚至想跳涨六七千元,这使背负“稳定区域房价”政治任务的各区住建委压力大增。 在此期间,政府以价格审批指导的方式,帮购房者和开发商“砍价”,希望达到调控房价的目的;而对于“不听话”的开发商,政府不核发预售证,不准其销售。暂不缺钱的开发商们则“讨价还价”:一方面比起“少涨”,更多地选择了“暂时不卖”;另一方面则想出各种隐蔽的“涨价”办法,来满足政府的数字要求。 限住了价格,但难解供求矛盾 在政府和开发商为“限价”博弈阶段,弱势的购房者面临的是空前的看涨预期和供应短缺,购房恐慌油然而生,“限价”似乎成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而购房者似乎也感觉到,随着7月的供应量的增加,限价似乎也不那么“铁板”。 “本来单价报25000元,住建委只准23000元,最终我们沟通了两个月,以24000元/平米拿证。”近期一位刚开盘的开发商表示,主要是同区域的另一个现房项目把卖价拉高,住建委就“放行”,而一般同区域内的项目只要“放松”一个,其他项目也会“受益”。 但更多的开发商仍然认为“限价”政策没有放松,也普遍认为政策确实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加大了供应矛盾和一些新问题,比如以精装修拆分来规避限价,反而增加了购房者的首付比例。 北京市房协秘书长陈志表示,目前北京房价还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由于土地供应中住宅用地较少,又不断拍出高价地,目前只能以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为主,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同时解决限价和推盘节奏的问题。 |
关键词:开发,开发商,限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