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311-89867803 邮箱:790323558@qq.com
您当前位置: 房产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报道

廊坊: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来源: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作者:
2019-10-31 17:46:05

  华为云数据中心一期、润泽大数据应用研发中心、京东亚洲一号、联通廊坊基地二期4个项目加快建设,预计9月底投入运营;河钢集团创新发展基地正在施工设计;韵达北方总部基地、昊天智能仓储电商机器人研发等重点项目积极推进……盛夏的廊坊大地,处处可见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场面。

  廊坊正在举全市之力做好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发展、中部三区两县与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及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互联互动、南部一市两县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对接衔接“三篇大文章”,在服从服务国家大事中加快高质量发展。

  项目建设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三河市的天龙集团盈盛生物国家规模化生物天然气试点项目现场。该项目通过国际先进的微生物厌氧发酵工艺和技术,年处置农作物秸秆11万吨,畜禽粪污及其他有机废弃物5万吨,年产生物天然气700万m3,生物有机肥5万吨。天龙集团董事长李明新告诉记者,为加大城乡有机废弃物的处置力度,实现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城市副中心城乡有机废弃物的协同处置,天龙盈盛生物谋划了年产1800万立方米生物燃气项目,总投资6.3亿元,被列为2019年省重点项目。该项目以餐厨垃圾、城市污泥、园林废弃物、果蔬废弃物、病死畜禽尸体、农业废弃物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先进的微生物厌氧发酵技术,生产生物天然气和有机肥。

  触摸高质量发展的脉动,三河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集中精力“优环境、抓项目、强科技、筑平台、聚产业、补短板”,创造了高质量发展良好局面,这也是廊坊市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缩影。

  6月4日,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等市领导带领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一把手,现场拉练观摩项目建设情况,为加快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这次观摩的15个项目与往年相比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水平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今后发展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

  项目建设成为廊坊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一季度,廊坊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比2018年提高1.2个百分点,是2018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增速。今年,廊坊深入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总投资920亿元的30个省重点项目、总投资1175亿元的100个市重点项目和80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持续强化市县两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制度,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调度、观摩、问责等机制,狠抓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资完成率,推动重点项目高质量建设。

  新旧动能转换促产业结构升级

  近日,记者走进刚刚投产不久的霸州市三钢科技生产车间,一条数百米长的冷轧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三强集团董事长崔大乐介绍,三钢科技项目是三强集团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项目。项目的建成使企业实现了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由传统工艺向行业新技术、由“双高”经济向节能环保经济的全面转型,为霸州加快转型、跨越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

  今年以来,廊坊市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千企转型”行动,以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等行业为重点,“一企一策”制定转型升级路线图,引导产业链优势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支持实体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工业设计创新;建成省级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8家、“制造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10个以上;改造提升霸州金属玻璃家具、香河家具家居、永清服装服饰、文安人造板等特色产业集群,培养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廊坊市在着力加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坚实支撑。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廊坊市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提升“大智移云”产业首位度,加快壮大新型显示、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电子商务、大数据、文化创意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高端高新产业聚集区。

  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中心,该公司最新的创新成果令人耳目一新:厚度仅0.1毫米,比火车票还薄一半,重量不到1克,这就是目前国内最薄、最轻的柔性OLED车灯屏体。凭借一个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成果,翌光科技在OLED汽车照明领域的研发及应用,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目前,翌光共持有专利238件,其中发明专利达到147件,占到了全部专利总数的60%。

  今年,廊坊市深入落实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依托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积极引进京津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形成科技成果“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新格局。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精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排头兵企业,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进一步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有效整合,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65%。

  加强创新载体建设。继续实施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三年倍增计划,大力支持三河百世金谷、香河国安创客、安次9号咖啡、固安卫星导航产业港、华夏太库、宏泰泰智会等创新载体提质增效,加速域内外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集聚,形成一批产业化成果;支持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志晟公司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域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京津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争取更多研发平台进入省级、国家级建设序列,分别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20家,引进转化京津科技成果60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60亿元。

  增强创新支撑能力。深入落实科技创新系列支持政策,建立市县财政科技资金快速增长机制,发挥各类创新创业引导基金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推进人才兴廊工程,制定实施更具灵活性和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实施“十百千万”计划,全市院士工作站达到36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1件。

关键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责任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