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河北造”①
“一吨钢”的跨越
编者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河北是钢铁、医药、玻璃、汽车等产业大省,70年来河北制造的非凡历程和发展变迁,是共和国发展成就中可圈可点的一笔。
河北日报今起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专栏中推出《重访“河北造”》系列报道,故事化地呈现河北重点行业创业起步的艰辛、结构调整的阵痛、创新图强的努力,以及新时代如何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定地迈进。
上世纪60年代,国内钢铁紧缺矛盾白热化,应运而生的邯郸钢铁厂炼出了第一炉钢。新中国第一代钢铁工人赵法运与工友激动万分,击掌相庆。
上世纪90年代初,应对中国钢企大面积亏损的困境,邯钢率先推墙入海、走向市场。入职不久的赵学辉,感受到了市场的力量。
今年6月,已成为河钢集团子公司的邯钢首次试制的第三代汽车用钢QP1180成功下线。技术工人赵鹏参与其中,感叹“科技让钢铁不再傻大笨粗”。
爷爷赵法运、父亲赵学辉和年轻的赵鹏,一家三代钢铁人所经历的变迁,正是河北钢铁工业跨越发展的缩影。
8月16日10时,在河钢邯钢技术最先进的邯宝公司热轧车间,赵学辉紧盯着微机屏幕,对不同类别的钢坯打上编码,记录参数。“机器作业,信息支撑,数据说话。”干了30年一线钢铁工的赵学辉,在临近退休时赶上了钢铁生产的最好时代。
追忆钢铁岁月,震撼直击人心。赵学辉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珍贵的老照片:正青春的赵法运和工友们一起搭建工棚,在露天工地挥汗如雨。
“邯钢建厂时,数千人露天作业。饿了,啃个玉米面窝头;渴了,喝几口凉水;累了,就在简易席棚里睡一会儿。”照片背后的故事,赵学辉已记不清听父亲讲了多少遍。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钢铁不仅是“工业元帅”和国家安全的保证,更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国际地位的体现。然而,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全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
上世纪50年代,国家决定扩建和新建3个大型、5个中型、18个小型钢铁企业。邯钢是河北唯一上榜项目,属于“十八小”之首。
邯钢于1958年4月动工建设,1965年结束该厂有钢无材的历史,1984年跃入年产百万吨特大型钢铁企业行列,用了不到30年跃居全国地方钢铁企业之首。得益于邯钢、唐钢的技术扩散,河北在改革开放后初步形成了以“六钢一机”为主的钢铁工业格局。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到上世纪80年代末,国际市场竞争加剧,钢铁价格暴跌,中国钢企大面积亏损。邯钢生产的28种钢材,90%出现亏损。
1989年,干了31年的赵法运退休了,赵学辉子承父业来到邯钢。“好好干,挺过去。”赵法运给儿子打气。
怎么挺过去?
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背水一战的邯钢冲破计划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创立并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
“把10万多个指标分解到2万多名职工头上,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的责任体系。”赵学辉回忆,这一机制1991年正式实施后,邯钢迅速扭亏为盈,随后5年内创造的效益超过前32年的总和。
“邯钢经验”引起强烈反响,被国务院树立为全国学习的榜样,邯钢由此成为“全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随着经营机制的深入改革,河北钢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从2000年全省钢材产量只有1306万吨,不足全国的10%,到2007年粗钢产量超过1亿吨,跃居全国第一,之后迅猛扩张,产能飙升到2亿多吨。
钢企增多,产能过剩,新的挑战扑面而来。
“大”起来的河北钢铁业,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带来环境污染、资源能源难以为继。党的十八大后,河北“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钢铁企业由123家减少到64家,2013年以来累计压减钢铁产能8223万吨。这个数量可真是不小,全球产能处于第二位的国家也就是一亿吨左右。
2008年,省委、省政府整合唐钢集团、邯钢集团,组建河北钢铁集团,全省钢铁产业集中度大大提升。十多年来,河钢以创新为引领,平均每年开发新产品上百个,成为我国产品规格最全的钢企,其产品可用“上天入地”来形容——
航天领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卫星用上了河钢的高端宽厚板;交通领域,港珠澳大桥、美国旧金山新海湾大桥用上了河钢的高端桥梁板;汽车家电领域,奔驰、宝马、海尔、美的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用上了河钢的高端板材……“河钢造”高端客户朋友圈不断扩大。
打造"一带一路"建设样板工程,河钢更是主动走出去,收购了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使百年老厂重现活力。此举也向世界展示了河北钢铁工业的崭新形象。
走过追求高产的岁月,踏上减量调整的征程,整个河北钢铁工业颜值变高、气质更好——
从螺纹钢、圆钢、线材这样普遍生产的大路货,到如今高级别家电用钢、高强耐候铁塔用钢、高速工具钢等中高端钢种占比越来越高,从拼数量、拼低价的老路子,到拼质量、拼品牌的新趋势,河北钢铁结构调整的步伐清晰可见。
而随着环保政策升级,我省钢企向绿而行的脚步同样坚定。
余热余能利用、煤气回收、脱硫脱硝等节能减排技术得到普遍推广。河钢唐钢实现废水“零排放”,焦炉煤气、余热蒸汽、高炉煤气“零放散”,入选全国首批绿色工厂。
钢企的高质量发展渴盼新鲜血液。
赵鹏大学时读的是冶金材料专业,尽管在邯钢邯宝公司冷轧车间工作还不满一年,却已能够熟练地操作平整机。在他手中,第三代汽车用钢更加洁净光亮。
记者注意到,在这个“钢三代”身后,一卷卷柔如棉、亮如银的钢板从卷取机上不断走下生产线,发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这一场景,一如转型中的河北钢铁业,正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