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311-89867803 邮箱:790323558@qq.com
您当前位置: 房产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报道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积极营造宜居宜业的空间环境

来源: 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案例汇编  作者:
2019-04-23 15:50:26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积极营造宜居宜业的空间环境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街道,常住人口约80.78万。

  近年来,园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把握发展新常态,践行发展新理念,经济社会保持健康持续较好发展。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0亿元,同比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7.8亿元,增长10.3%,占GDP比重达13.5%;进出口总额858亿美元,增长15.5%;实际利用外资9.3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476亿元;R&D投入占GDP比重达3.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万元,增长7.7%。在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位居第1,在全国百强产业园区排名第3,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上升到第5,均实现历史最好成绩。

  一、经验做法

  (一)构筑特色产业体系

  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大力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形成了“2+3”特色产业体系。“2”: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两大主导产业;“3”: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等三大特色新兴产业。累计吸引外资项目480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300亿美元,9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56个项目。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促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制造业向“制造+研发+营销+服务”转型,推动制造工厂向企业总部转型,目前拥有各类外资研发机构161家,经认定的省级总部机构39家、占全省20%。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等三大新兴产业去年分别实现产值615亿元、350亿元和500亿元,增长28%、30%和36%,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在全国高新区中排名第一,纳米技术应用产业被誉为全球八大微纳制造领域最具代表性区域之一,同时,百度、华为、滴滴、科大讯飞、苹果、微软、西门子等都在园区设立了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研发或创新中心,园区正在加速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二)实施聚力创新战略

  制定出台《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创新产业引领、原创成果转化、标志品牌创建、创新生态建设等四大工程,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累计建成各类科技载体超600万平方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0多个、国家级创新基地20多个。积极开展招校引研,重点瞄准大院大所名校,引进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科院电子所苏州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所等“国家队”科研院所10家,牛津大学苏州先进研究中心、哈佛大学韦茨创新中心、微软苏州研发中心、协鑫中央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近500家,中国科技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中外高等院校29所,在校生人数7.85万人,获批全国首个“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深入实施“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集聚高端人才,大专以上人才总量居全国开发区第一,园区被评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国科协“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被确定为中组部人才工作联系点。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企业扎根”和自主品牌企业培育计划,大力培育壮大创新创业企业集群,目前集聚科技创新型企业40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75家,上市企业1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8家。近三年平均每天产生发明专利11件,保持全省领先。苏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股权交易中心等资本要素市场先后设立,东沙湖基金小镇入选首批“江苏特色小镇”,区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1800亿元,覆盖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集聚硅谷PNP、百度创业中心、腾讯云基地、苏大天宫等众创空间80多家,其中13家列入“国字号”序列,金鸡湖创业长廊被评为全国“2017十佳创业园区”。

  (三)深入推进开放创新

  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统筹推进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每年确定一批重点改革任务,累计形成79项改革创新举措,其中一批改革试点成果在国家和省市不同层面得到复制推广;按照商务部要求,委托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完成了开放创新综合发展指数研究,建立了数据模型,2015年园区综合评估得分107.11分,2016年达115.20分(2014年基期分为100分),改革试点效应正在加速显现。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改革“靶点”,破解发展瓶颈,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探索,主动对接复制上海等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综保区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贸易多元化等试点有效开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构建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部门管市场、一个平台管信用、一张网络管服务”的治理架构,形成了“大部制保障、信息化支撑、不见面审批、专业化服务、平台型监管”的园区特色。积极探索“2333”改革,即企业2个工作日内注册开业,3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权,33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推进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建设,苏宿工业园区、苏通科技产业园、苏滁现代产业园、霍尔果斯开发区、苏相合作区等“走出去”项目进展良好,园区发展经验和模式得到较好复制推广。

  (四)持续优化宜居环境

  牢固确立并坚持“无规划、不开发”的理念,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一张蓝图绘到底”,制定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配套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划管理制度,确保规划得到严格执行。坚持产城融合发展,金融商贸区、科教创新区、国际商务区、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板块加快建设,服务经济加速繁荣,集聚金融类机构894多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4%,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阳澄湖半岛成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率先把信息化列入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入选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成为全国首个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区。坚持生态优先,扎实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环保专项行动,深入实施生态优化行动计划,部署开展“基层大走访、问题大普查、环境大整治、管理大提升”四大行动,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区域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7.4,整体通过ISO14000认证,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二、取得的成效

  园区积极参与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已实现工信部示范建设四大类别全覆盖,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示范,三星家电的产品入选国家绿色设计产品目录,德尔福成为国家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此外,2017年,园区还建成了全省首家聚焦节能低碳领域专业型众创空间,创建了5家低碳示范社区。2017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0亿元,同比增长7.2%;单位GDP能耗0.244吨标煤/万元,同比降低2.1%;区域空气优良率66.8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1%,水资源产出率1833.1元/立方米,清洁能源使用率77%,能源产出率2.32万元/吨标煤。

  三、启示

  苏州工业园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以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空间布局、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绿色产业、生态环境以及运行管理等多个领域,以绿色发展的能力建设和管理创新体系为依托,积极推进高水平绿色园区建设。

关键词:企业,技术,产业责任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