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311-89867803 邮箱:790323558@qq.com
您当前位置: 房产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报道

从世界工厂到创新之城 创新驱动转型

来源: 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案例汇编  作者:
2019-04-23 15:50:27

  从世界工厂到创新之城 创新驱动转型

  深圳市

  深圳建市之初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全市大学、科研院所数量都是“零”,科技资源“一穷二白”,吸引的大多数是夕阳工业,这是历史条件决定的,也是发展初期必然经历的阶段。但随着深圳发展的逐渐积累,以及全球科技浪潮的兴起,要顺应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趋势,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经过30多年不懈努力,深圳率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4个90%”的鲜明特征,即90%的研发人员、研发机构、科研投入、专利生产集中在企业。到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13%,接近全球最高的韩国、以色列水平;PCT国际专利2.04万件、占全国的43.1%,连续14年居全国城市第一位;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达168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2万家,各类人才总量超过51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2.9%;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8%,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深圳,已从“世界工厂”华丽转身为“硬件天堂”、“创客之都”、“创新之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模式”。

  一、经验做法

  (一)坚持贯彻市场经济

  深圳政府奉行“小政府、大社会”理念,适度作为,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采取创新举措,鼓励、引导新兴产业但不越俎代庖。相比京沪,深圳政府的因公开支和负债在GDP中占比都更少,财政支出被更多地用于鼓励创新;从深交所和上交所的对比中也可窥见一斑:统计深交所和上交所市值规模前一百的上市公司发现,深交所的“新经济”(互联网,非必需消费品和健康护理行业)比重更大,国企数目也更少。

  (二)加快升级产业体系

  深圳第三产业的比重已接近60%,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等四个支柱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50%,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37家,全国领先。不断升级的现代制造业贡献了近半工业增加值,使其顺利从单纯的贸易活动中脱离了出来。与此同时,深圳还在不断完善产业体系,避免过分依赖单一行业。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机器人研发公司优必选、开源硬件、柔宇科技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三)大力发展科技创新

  深圳早早地认识到,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价格的上涨成为旧产业发展的瓶颈,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因而大力增加研发投入,为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2016年,深圳4.1%的研发强度已经接近世界排名前两位的国家以色列和韩国。同时,在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企业对于研发的重视度在提升,2015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3.6%,远超全国其他省市。

  (四)注重积累人才优势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平均年龄约30岁,非户籍人口占比最高曾达到82%,为深圳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深圳实行优惠的人才政策,持续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及配套措施,对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例如,根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信息,2016年12月1日起,深圳市新引进人才可以申请新标准的租房和生活补贴,其中本科1.5万元/人、硕士2.5万元/人、博士3万元/人,补贴一次性发放。无论是政府对人才引进的态度、政策,还是力度和持续性都使得高校毕业生“留深率”、“赴深率”不断上升。

  二、取得的成效

  (一)经济高速增长

  从趋势来看,在全国经济增速逐季放缓的背景下,尽管有较高的基数,深圳经济在最近两年仍然是加速增长的。同时,深圳实现了更有质量和效益,以及更加可持续的增长,从2013年开始外销首次低于内销比例,出口依赖程度降低。

  (二)产业结构升级

  首先,高技术制造业成为驱动深圳高质量增长的核心力量,高技术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例达到60%。其次,深圳金融和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以金融、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占GDP比例超过60%,创历史新高。最后,深圳已拥有中国最好的企业集群:腾讯、华为、大疆、万科、招商、平安等,同时一大批充满活力的新兴企业正在迅速壮大,真正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三)创新成果显著

  深圳2016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800多亿元,占GDP的4.1%,处于世界领先水平;PCT国际专利申请1.33万件,占全国的46.9%;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4项,中国专利金奖获奖数占全国1/5,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四)环境质量改善

  深圳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模式,引导企业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十二五”期间,深圳GDP总量增长近一倍,万元GDP能耗、水耗、建设用地、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分别下降19.5%、43%、29%、21%,真正实现了经济结构绿色化

  三、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资源稀缺

  深圳国土面积狭小,土地资源赶不上产业的发展速度。深圳未来要进一步拓展空间,只能通过打造大都会圈等形式,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区域融合与一体化。

  (二)面临地价房价高企困局

  和美国硅谷类似,创新城市的巨大吸引力所导致的人口净流入是造成深圳房价高企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设法避免“房地产火爆、制造业萎缩”所带来的可能困局,则是深圳实现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圳需要不断加强土地的集约使用,甚至考虑突破深莞惠三地之间行政区划限制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深圳向粤北和内地产业梯度转移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高新技术产业存在天然短板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庞大,但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偏少。拥有专利的主要是少数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缺少专利或没有专利,这构成了深圳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一个天然的短板。因此,大力扶持创新载体建设,加强核心技术突破,是增强特区未来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

  (四)高等教育资源仍然有所欠缺

  相比京沪双城,深圳的高等教育明显落后,这对其经济持续发展,打造科技创新之都形成了另一潜在隐患。随着北大、清华研究生院落户深圳,通过海外引进和合作办学等方式,深圳逐步提升了高等教育实力,逐渐弥补了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的软肋。

  四、启示

  从1998年的增速放缓,饱受质疑,到如今的转型成功,再次腾飞,深圳转型升级的实践和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对我国应对现阶段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避免产能过剩问题

  如何化解“产能过剩”,深圳给出的答案是市场之手,深圳产业优势的核心就是市场机制。市场在市场的轨道上,政府在政府的轨道上,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不干涉市场”正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一贯主张,有利于市场经济发挥最佳体制效应。

  由于深圳市场经济发达,市场的调节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加之深圳市委市政府未雨绸缪,从产业战略、扶持政策等方面提前布局,深圳基本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产能过剩”。深圳的做法,无疑为我国其他地区化解“产能过剩”提供了良好思路。

  (二)推进新旧产能转换,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十二五”期间,深圳淘汰转型低端企业超1.7万家,从2017年起,深圳每年将依法淘汰10%的重污染企业,2020年前将淘汰低端企业和污染企业3000家以上。与此同时,深圳抓紧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极。早在2009年,深圳已率先推出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随后深圳又将产业领域扩大至文化创意、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缺乏土地资源的背景下,深圳坚持淘汰低端落后企业,着力打造新的产业布局,顺利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全面提升金融实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随着金融市场交易越发活跃,资本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前海金融创新有序推进,金融业在深圳的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中承载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金融市场使得科研成果产品化、商品化更加快速和便捷,从而也吸引了更多的创业者,诞生了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了一个综合创新的环境。一方面,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深圳的资本市场充分发挥了资源配功能优势,通过资金募集、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市场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促进作用,尤其是深圳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为当地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深圳作为中国创投机构集聚地,VC、PE为企业创业初期的融资需求提供了极大支持。

  (四)依靠创新提升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科技创新领域,深圳做对了如下几件事:一是完善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了自主创新的企业梯队和良好的创新生态;二是加大了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了创新平台建设,集中优势资源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技术攻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基因工程、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占领了全球科技制高点;三是大力引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突破人才引进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造就了一批领军人才和中青年创新创业人才。

  (五)人口红利变为人才红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我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在增加,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就是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所依靠的“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

关键词:转型,企业,经济责任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