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311-89867803 邮箱:790323558@qq.com
您当前位置: 房产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报道

以智能制造引领产业转型 打造“智造江苏”

来源: 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案例汇编  作者:
2019-04-23 15:50:44

  以智能制造引领产业转型 打造“智造江苏”

  江苏省

  近年来,江苏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新发展理念,坚持立足省情,以智能制造引领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加快智慧江苏和制造强省建设,积极推动试点示范,建立健全智能制造工作统筹推进体系,努力打造“智造江苏”品牌,全省智能制造工程取得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为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经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试点示范推进工作体系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省政府编制发布了《江苏省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智能制造工程三年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江苏省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同时每年制订智能制造推进工作计划,进一步细化重点工作内容,落实阶段重点推进任务。

  二是加强部省合作。省政府与工信部签订了《共同推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借助工信部的业务指导和统筹协调,为全省推进智能制造奠定了重要基础。省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开展广泛合作,签订共同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合作协议,联合开展“苏南制造发展战略研究”,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担任江苏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为全省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核心技术突破、智能化升级改造、制造服务转型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建立健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省政府成立制造强省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制造业的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进一步强化产业规划统筹、政策资金统筹,严格落实责任,点线面结合整体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制造强省建设。

  (二)积极推进试点示范,树立标杆典型

  一是积极参与国家试点示范。支持和引导企业申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

  二是建设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参照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相关条件和标准,从车间硬件水平、生产过程调度、物流配送、产品信息追溯、环境和资源能源消耗监控、设计生产联动协同、制造业服务化等方面研究提出创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条件,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生产流程特点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科学开展示范智能车间创建工作。

  三是试点创建省级智能工厂。在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省智能示范车间的创建优势基础上,为构建多层次推进智能制造的示范体系。

  四是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建设。省工信厅、省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大力支持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和产品特性的检测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以标准支撑和引领智能制造发展。

  五是探索建设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引导和支持产业基础良好、产业特色明显的县域经济体加快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立完善政企及社会力量多方联动、智能制造产业链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聚焦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以苏州吴江区为样本,探索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认定办法和标准,创建一批发展有成效、模式可推广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

  六是积极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制定实施“一市一重点平台、一行业一重点平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计划,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双跨和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江苏省优势行业领域和重点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三)聚焦自主可控,大力发展基础支撑产业

  一是加强智能制造自主装备研发。深入组织实施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项目和首台套装备示范应用工程,分行业有序推进智能装备推广应用。组织实施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等共性技术攻关项目,聚焦突破高选择性样品吸附介质的制备、工业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等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全面推进智能制造软件研发。发布江苏省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目录,推动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工业云服务平台、人工智能软件技术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

  三是积极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近年来,江苏省一方面积极引进清华大学、中科院、北自所等省外知名高校和院所,推动成立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南京智能制造研究院、金陵智能制造研究院、江南大学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江苏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围绕企业智能制造需求,充分发挥在产业、政策、技术、人才、市场、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为全省智能制造领域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搭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供需对接平台,同时积极推动装备研发商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分行业建立了重点领军企业数据库。

  (四)突出氛围营造和示范推动,加强典型模式推广应用

  一是加强产业链对接。每年组织召开全省智能制造现场推进会、融资对接会等活动,邀请承担国家项目的典型企业介绍经验、金融机构代表介绍专项融资服务举措,发挥政府引导支持作用,推动制造设计企业、智能技术提供商、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应用服务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交流合作,推动自主装备、系统、软件的集成化、示范化应用,有效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与典型经验。

  二是加强平台展示。通过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等,共建开放、多元、包容的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打响“江苏智造”品牌。

  三是加强媒体宣传。省工信厅与省广电总台合作开展《创造者》融媒体新闻行动、制作《智造江苏》视频宣传片;参与“砥砺奋进的江苏”大型主题图片展,做好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等主题的组稿工作;在中国电子报、中国工业报发表委主要领导署名文章,介绍江苏省智能制造工作推进情况;在“江苏经信”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广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省级示范智能车间优秀成果,利用新媒体全面展示智能制造典型企业形象;为新华日报、赛迪研究院等持续提供省内智能制造发展情况与典型案例等素材,加强工作宣传报道。四是实施专题培训。江苏省工信厅会同省委组织部共同组织了市、县长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题研修班,宣贯政策,统一认识。联合中国信通院制定了2018-2020年工业互联网“311”培训工程(培训300名经信系统干部、1000名重点企业负责人、10000名CIO和专业技术人员)首期培训在无锡成功举办。

  二、取得的成效

  (一)企业成为推进智能制造的主体

  只有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才能把推进智能制造变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不断增强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的内生动力。同时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强化示范引领、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主动作为。

  (二)创新成为推进智能制造的核心

  智能制造不是某一项或某几项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基于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持续创新,以及装备、软件、网络、标准等相关要素的系统集成应用,具有典型的生态系统特征,需要整合产学研用等各方面的力量,打造网络化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融合创新,注重以用户为中心,分析用户刚性需求,进行必要的组织和流程重构。

  (三)人才成为推进智能制造的根本

  推进智能制造需要企业拥有既懂生产制造、又懂企业管理、还熟悉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一线员工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具有战略眼光,对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有清醒认识并果断推动,而且需要一线员工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推进智能制造的执行力。

  (四)产学研用协同是推进智能制造的基础

  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且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和应用要以雄厚的技术研发基础与长期持续的资金投入为基础,需要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之间的研发和资源优势,组建不同形式的联合体,促进智能装备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科研机构等通力合作,为信息技术、生产工艺、企业运行管理等环节的高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和推广,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五)政府引导成为推进智能制造的关键

  目前,大部分企业处于工业2.0或3.0阶段,正在初步探索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及应用,部分企业在智能化改造领域尚处于观望状态,且不同类型、不同实力、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诉求和意愿存在巨大差别,需要政府分类施策、统筹协调,加强引导和扶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效应,提升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信心和决心。

  三、启示

  建议继续坚持把推进各级各类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作为工作重点,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认真推进智能工厂创建工作

  研究确定智能工厂项目建设计划,围绕智能工厂建设目标,发挥智能制造领域相关协会、联盟、平台等服务机构作用,有序组织开展企业智能制造问题诊断,引导和推动智能制造行业内部企业建立伙伴关系,提升智能制造精准服务水平。

  (二)着力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面向智能制造发展需求,推动装备、自动化、软件、信息技术等不同领域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创新,研发智能制造软件、硬件系统集成产品,支持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积极引进北自所、中科院等省外优质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同时分行业、分领域培育一批智能制造领军服务企业,打造国内一流品牌。

  (三)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为重要抓手,支持企业实施卡脖子技术、装备、软件、系统攻关与研发。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工业强基、重大短板装备等重大工程和技术攻关计划,以及省高端装备研制赶超、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首台套装备示范应用、重大技术攻关等项目,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为深度推进智能制造提供基础支撑。

  (四)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

  按照国家关于建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部署要求,制定发展目标、实施路线图和计划时间表,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行业级节点、递归解析节点建设。

关键词:智能,企业,转型责任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