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311-89867803 邮箱:790323558@qq.com
您当前位置: 房产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报道

立足传统产业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来源: 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案例汇编  作者:
2019-04-23 15:50:26

  立足传统产业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德国鲁尔区

  一、概况

  鲁尔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是一个传统的老工业区,是德国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这三大部门的产值曾一度占全区总产值的60%。它也是欧洲人口密度第三位的都市区。鲁尔工业区传统工业的经济基础为:采煤——炼化——发电——炼铁炼钢——钢铁加工——机器制造。18世纪初,煤炭钢铁工业迅速发展,曾有300多座矿井,几十座钢铁厂,由于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和钢铁工业的发展使鲁尔区成为世界上有名的工业产业区,煤炭和钢铁是德国重要的工业支柱,这一主导产业的发展,加速了德国工业化的进程。为此,鲁尔区被称为二战后“德国经济奇迹”。

  从20世纪70年代鲁尔区的产业开始衰退。鲁尔区的煤炭储量较多,但是储藏深、开采难度大、成本高,随着世界其他地区廉价煤的进口,以及德国国内将钢铁工业转移到了其他国家举措的实施,相对国内对煤的需求量大幅缩减,进而使鲁尔区煤炭工业开始出现衰退,出现了严重失业问题。这里先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使鲁尔区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矿区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主的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煤炭业衰退的同时,钢铁工业也开始衰退,煤钢产业占生产性行业的就业份额从70%下降到了40%。主导产业衰落、工厂关闭、失业剧增、高达十层楼的弃置厂房和停转的机器设备举目皆是,等待着“关、停、并、转”的命运,而拆除所需的资金,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个存在了一百多年且曾带给他们无限自豪的“工业巨城”,正面临着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境地。

  对此,德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经济政策,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对老工业区的改造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通过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转型,使鲁尔区的经济再造辉煌。

  二、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规划区域发展

  近五十年来,德国一直奉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鼓励竞争、保护竞争、规范竞争。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对经济进行重建、调整和扶持。例如,在1949年即颁布了《基本法》,而后还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法令,如著名的《促进经济稳定与增长法》。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制定法律,从1968年《地区结构政策原则》的制定、1969年《改善地区经济结构共同任务法》的颁布实施,到1990年两德统一后出台《托管法》,1995年颁布实施《结构调整法》等等。德国政府运用法律手段,调控和引导企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德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达到了高度工业化水平。

  作为主要的政治决策者,联邦、北威州、市镇政府分别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促进鲁尔区转型。例如,资助老工业基地改造是由联邦政府经济部的联邦地区发展规划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负责。各级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社会保障和减少社会紧张方面,他们针对产业萎缩和就业困难,采取了诸多“减震”措施,推行休养生息战略。此外,鲁尔区更重视内生性的区域发展,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北威州将全州划分为15个区域,成立了一个区域会议。其成员包括市镇、行业协会、工会、社会工作机构以及“要求权利平等团体”的代表。地区会议每年开2-3次,其任务是:对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讨论当地的发展潜力以及有关劳动就业市场、基础设施、环保、能源、住房质量、技术发展等问题,制定发展战略和目标,确定具体的措施和提出具体的项目,这是州政府的决策基础。权力的分散为公共决策创造了透明的程序,更重要的是,权力的下放使区域之间达成了合作共识,促使那些趋于涣散的人群自我凝聚,自我发展。

  (二)改变单一经济结构,使区域经济发展走向多元化

  首先,对传统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重新布局。在1966-1976年的10年中,政府拨款150亿马克资助煤矿集中改造,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保护煤炭工业。1969年,鲁尔区26家煤炭公司联合成立鲁尔煤炭公司,把采煤集中到机械化程度高、盈利多的大矿井,关闭不盈利的小企业,对整个鲁尔煤田重新规划,统一部署,指导生产,并且实行了全盘机械化。钢铁工业也在同期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关闭或合并了老厂,扩建了新厂,进行企业内外调整,加强了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专业化与协作化,现在钢铁生产被集中在少数大企业。为便于运输货物,鲁尔区还调整了钢铁、冶金业的布局。此外,在整治煤炭、钢铁行业的同时,也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例如,鲁尔区的特种钢材、采煤设备、炼油技术水平等始终均居世界前列。

  其次,鲁尔区致力于使矿区经济朝着多样化、综合化发展。该区以改善环境条件为突破口,在强化基础设施、集中整治土地加以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如化学、汽车、机械制造、信息通信以及环保工业等纷纷建立。零售业、旅游、法律咨询、广告、多媒体等各种新兴服务产业百花齐放。目前,在鲁尔区有15万个规模不等的企业,大部分都是第三产业。另外,为了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北威州规定,凡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企业在当地落户,将给予大型企业投资者28%、小型企业投资者18%的经济补贴。优惠的政策,加上强有力的扶持措施,使得信息、电信等“新经济”工业在鲁尔区蓬勃发展。目前北威州从事数据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的企业就超过11万家,电信公司380多家,其中的绝大多数位于鲁尔区内。

  经过多年的努力,鲁尔区目前已从“煤钢中心”逐步变成了一个煤、钢等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经济”产业相结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区。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发挥科技优势,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了适应产业转型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从1961年开始,鲁尔区的城市如波鸿、多特蒙德等陆续建立起大学,开始了一股兴建大学的浪潮。鲁尔区现在已经成为欧洲境内大学密度最高的工业区,拥有14万多大学生,其中对区域经济有重要影响的理工科和经济专业学生占总数的63.5%,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这些高校和研究所针对本地区的发展方向和特有资源,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不断输送技术成果,在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鲁尔区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建有技术开发中心,目前全区共有30个技术中心,600个致力于发展新技术的公司。

  鲁尔区还有一个把技术转化到市场应用的体系。所有大学和研究所都有“技术转化中心”,帮助企业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政府还在鲁尔区建立了很多风景优美的高科技园区,并为在这里落户的企业提供支持,新成立的公司能得到低息贷款或部分无偿援助等优惠,中小型公司尤其得到关照。

  (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鲁尔区的铁路公路网密集,交通运输系统十分发达。从鲁尔区有名的工业城市多特蒙德到科隆就有两条ICE高速铁路,时速高达300公里。鲁尔区的高速公路更是纵横交错,汽车从市区公路进入高速公路十分容易。鲁尔区的市内交通设施也很完善,以多特蒙德为例,这个城市除了有公共汽车以外,还有4条轻轨线,6条地铁线,2条街车线。

  密集、便捷的公路和铁路运输网,也促进了莱茵河流域航运事业的发展。水陆联运组成了统一的运输系统,大大加强了各个工业区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全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杜伊斯堡也因为鲁尔区的崛起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内河港。

  (五)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建设成就突出

  鲁尔新面貌的取得归功于卓有成效的环境治理工作。为了根除公害,政府投资设立环境保护机构,颁布环境保护法令,统一规划。首先改造河流,解决水污染问题。在长达100公里的河面上先后建立起4个蓄水库、108个澄清池,净化污水。其次,全区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在各工厂设置了回收有害气体及灰尘的装置,使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此外,全区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保护绿地、湿地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在鲁尔区,用来开发风能的大风车随处可见。

  鲁尔区善于变废为宝,发掘利用旧的工业资源。传统上,工业和旅游似乎是对立的,然而在鲁尔区,人们的观念已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其中一个是发展工业旅游,最典型的是将昔日废弃的矿山、工厂改建成工业历史博物馆。1998年,鲁尔区域规划机构制定了一条连接全区旅游景点的区域性旅游路线,这条“工业遗产之路”连接了19个工业旅游景点、6个国家级博物馆和12个典型工业城镇等,几乎覆盖整个鲁尔区。鲁尔区还把这里的工业遗产和工业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获得了这项殊荣。

  三、启示

  河北省产业以重工业为主,面临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结构升级的巨大压力,与鲁尔区工业化进程中遇到的老工业区转型问题是相似的,因此德国鲁尔工业区走出困境的实践,对与之相同背景的河北省来说无疑提供了经验。我省借鉴鲁尔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十分必要的,也应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实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全面创新,加快推进全省产业转型发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投资环境

  鲁尔工业区在转型之初就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他们建成了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络,有600公里高速公路,730公里联邦公路,3300公里乡村公路。拥有铁路线长度近10000km,年货运量超过150Mt。还有6条水运内航道,以及繁忙而高效的航空运输系统,组成了世界最完善的立体运输网络体系;包括核电在内的能源系统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障;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投资商提供了最为迅捷的信息资源。使得投资商们在此投资可以获得比其他地方高得多的平均利润率,这样,就极大地刺激了投资商们的投资热情。

  (二)简化审批手续,吸引外商投资

  为了吸引美国和全球化工企业投资,北威州政府采取了简化审批手续、提供政府资助和灵活用工等一系列措施。并促成德固塞和费巴公司合并,强强联合,推动和促进了区内化工产业的发展;政府转变职能,为企业多办实事好事。例如,凡是在鲁尔工业区新成立的公司都能得到低息贷款或部分无偿援助,中小企业条件更为优惠;政府以人为本,改善投资环境,筑巢引凤,吸引国外资金。

  (三)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保持传统文化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当资源枯竭以后,当地政府不是简单地拆毁工厂,回填煤矿,而是政府投资,将工厂和矿山改造成为风格独特的工业博物馆,变成旅游资源,成为当地的著名风景线,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减少了拆迁所带来的工业垃圾的污染,而且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丰富的资源,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四)重视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

  目前,在鲁尔区有15万个规模不等的企业,大部分都是第三产业,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140万,占所有就业人口的65%。

  (五)重视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

  所有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在转产改造的同时都面临下岗工人二次就业的问题,因此职业技术培训是必需的。鲁尔工业区从1961年起鲁尔工业区在多特蒙德、波鸿、杜伊斯堡等城市陆续建立多所大学,开展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鲁尔工业区现已成为欧洲高校密度最大的工业区。另外,在该地区还设立了许多研究机构,为产业结构的转型输送大量技术成果。全区现有技术中心30多个,另外还有600多家技术开发公司。为促进技术转化,区内高校和研究机构还设立了多家技术转化中心,帮助企业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这些做法都极大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一些误区,有人认为转型升级就是淘汰传统产业尤其是一些夕阳产业转而发展新兴产业,因而一哄而上去追逐新兴产业。事实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转型”,其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而不是单纯的转行业。转行业与转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转了行业未必就能转型,要转型未必就要转行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升级”,既包括产业之间的升级,如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也包括产业内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技术集约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只有正确理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这些内涵,才能在实践中避免出现偏差。德国鲁尔区的成功转型,无疑就是在这些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产业,发展,经济责任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