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中三大地方园林造园艺术之首的江南园林,自古以来便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高雅的艺术格调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和精湛的造园艺术享誉中外。但是,我们可以见到诸多以江南园林特色为卖点的楼盘、江南风格的博物馆和建筑,却很难见到真正意义上以江南园林为特色的城市居民公共空间,比如公园。这是为什么?
从历史上看,江南园林从来便不是以开放为主的。这不仅是由于封建社会等级森严造成的,更是因为园林本身就是一个略微以自我为中心的建筑,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园主把玩的一个大物件,一个需要细细去品,甚至是体现园主对园林意境、道家哲学、天人合一理解的一个产物。明朝中后期计成的《园冶》和李渔的《闲情寄偶》中,除了介绍造园中要讲究“宜”“雅”“自然”外,更强调了江南园林的“个性”,让审美理想与自身的精神诉求合二为一,成了江南园林有别于其他地方园林的一个特点。
现在一些地方也开始修建以江南园林为特色的公共区域。但不管是以康熙朝宠臣高士奇的府邸为基础的高庄,还是杭州另两处知名园林——胡雪岩故居芝园和西湖边上的郭庄,都是在前人所遗留下来的园林基础上再修建或者仿古复原的,城市空间中完全新建的园林着实不多。
城市化所伴随的公共空间减少,让人们很难在钢筋水泥中寻找到一块足够幽静和减压的公共栖息地。如何在狭小的空间中营造一个富有内涵、层次分明,又充满江南地域特色的建筑,其实恰恰是江南园林的擅长之处。比如江南园林“以小见大”的空间处理手法,是当初江南文人在有限的区域内营造园林的重要手段,他们乐此不疲地去探索每个角落和细节,研究一些细微的改动究竟可以将固定的空间在视觉上扩大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借鉴这一经验,我们可以将城市中原本无法被妥善利用的小面积和空间利用起来。
江南园林长期以来都作为江南文人名士精神寄托的所在。除了诸如“天人合一”“以小空间窥见大千世界”外,它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隐匿于尘世之中。这和当代人虽然生活在城市之中却又渴望能够亲近自然、远离喧嚣、寄情山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江南园林还有调节城市节奏,以其独特的空间形制和独特的环境气质来点缀城市的能力。相信再没有什么比发现城市喧嚣中还有一处以闹藏静的空间来得更加弥足珍贵了。
当然,设计者可以根据环境条件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对园林进行改造,并不需要太拘泥于传统刻板的形式,江南古典园林固然好,可毕竟对当代城市来说有着一定的掣肘,大量的设计、营造人才短缺就是最现实的问题。近年来结合西方造园艺术和现代材料所呈现的新型江南现代园林,在各地都有着不俗的发展,只是多出现在私人住宅,而不是面向广大群众。所以,建造适合公共空间的江南园林,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