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杭州有一则很有意思的新闻:成都到杭州家门口抢人才啦!原来,在杭州龙翔桥地铁口电子屏上出现了一段长约10秒的广告,上面写着:“‘蓉漂’计划青年人才驿站”“成都,许你一个美好的未来。”
成都在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上,和杭州有很多相似之处,现在成都要打造“新经济试验区”,需要互联网人才,成都来杭州“挖墙脚”,算是找对地方了,毕竟杭州是全国创业创新的高地。当然,杭州也没闲着,去年7月,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专门组团赴蓉招商引资,效果也很显著。
继2015年“人才新政27条”、2016年人才“若干意见22条”后,杭州近期“加码”推出《关于加快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的实施意见》,围绕外国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国际化培养,提出“全球聚才十条”“开放育才六条”等政策,大量人才、资本、技术、项目等高端要素纷纷向杭州集聚。
笔者在日常采访中发现,杭州做好“筑巢引凤”工作的同时,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是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将人才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比如,未来科技城启动了“鲲鹏计划”,升级“店小二式”服务;滨江高新区重磅推出“1+X”新政,未来3年安排产业扶持资金150亿元以上。
眼下天津、吉林、北京、深圳等地都相继发布人才新政,聚焦高端人才。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杭州前有重庆、成都、武汉等“强敌”,后有南京、青岛、长沙等“追兵”,自然不能轻敌,必须在硬软环境上做足功课。
2017年上半年,杭州人才净流入率以11.21%蝉联第一,是成都(5.53%)的两倍。但笔者想说的是,城市“人才战”不是简单的给一些补贴和政策,而是一场城市环境、城市管理、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综合比拼。“人才战”谁是赢家?留住人才才是王道,人才扎了根,自然就会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正如杭州给人才的那句承诺所说:“我们负责阳光雨露,你们负责茁壮成长。”
如今,杭州GDP已迈入了“万元俱乐部”,并拥有蚂蚁金服、钉钉、口碑、淘票票、丁香园、微贷网、土巴兔、51信用卡、拼多多、贝贝网、微医等10多家“独角兽”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都是杭州的人才政策和创新环境孕育出来的。
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杭州还需要更多的人才政策并将其落到实处,杭州也需要更多的“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