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如何防止河北“未受益先受害”

http://www.hebei.com.cn 2014-05-09 12:3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原标题:京津冀一体化如何防止河北“未受益先受害”

  房价先行会制约河北发展

  在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中,多名学者谈及一个问题:“北京会有多大的本钱和能力去帮助河北”。

  郑新业指出,北京的优势在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传媒等方面,而这些领域的聚集现状“很难打破”。

  因此,他提出忧虑:“河北可能还没享受到好处,先遭受地缘损害。很有必要防止河北人未受其益,先受其害。”

  在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看来,河北地区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挑战。

  此前,河北保定、廊坊等城市都曾提出“承接首都功能的副中心城市”的说法,一度造成上述城市房价上涨。保定一些楼盘涨幅达20%,个别楼盘甚至涨幅过半。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明确对中国青年报记者指出:“河北房价的上涨不是一个好现象”。

  他认为,房价先行反而会制约河北的发展。“工作机会是决定一个地区房价的最根本因素之一,保定等城市目前并不具备‘工作机会猛增’这一条件。”

  冯奎也认为,北京的行政功能不可能很快地疏解到保定等城市。“当河北诸城市提出这样一个‘副中心’定位时,就使自己面临着与北京市和其周边地区的竞争。这样不利于这些二线城市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时,保定提出要打造一个200万人口的城市。目前,保定已经把建设5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列入规划中。冯奎表示:“保定在短时间内不具备这样的人口吸纳能力。”

  如果房价、城市规划大大超出实际情况,就可能出现“空城”、“鬼城”现象。他举例,河北已经有部分城市,“比如秦皇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城”现象。

  京津冀一体化,要“做好加减法”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加减法?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2013年人口数据和天津市、河北省统计局2012年人口数据,这个庞大的“一体化”计划涉及超过1亿人口。但目前它还没有出台具体实施细则。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认为,京津冀一体化,“制度安排可以先行,起到引领作用”。

  她认为,现在的规划制度是“以城市为核心的”,这就容易在过程中出现地区利益不一致、规划也不一致的局面。

  “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这场复杂的博弈中,需要解决区域规划由什么部门来制订、由谁来通过、出现了争端怎么解决等问题。”王敬波说。

  “京津冀一体化不能以GDP为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布也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

  因此,李布呼吁,京津冀一体化的产业规划,也必须有国家层面的设计,使产业在这三个地区有一个合理的分工和布局。

  盘古智库学术会秘书长管清友建议,可以考虑仿照西部大开发的模式在改革办或发改委成立一个办公室,协调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政府需要严把环境关,在环境保护的区域联防联控里起决定性作用。”

  保定等城市房市的“由热到冷”,一时尴尬,也展现了京津冀一体化刚迈开脚步的“阵痛”。

  郑新业认为,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创造条件,缩小京津冀地区在教育、医疗等资源方面的差距,“帮助河北省渡过冲击,帮助其治理环境,保障就业”。这位城镇化与城市发展战略专家,对“尴尬”中的河北城市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发展思路不能急于求成。“采取堆砌资源的方式是行不通的。不能把土地等资源都用在一个假定的‘副中心’上。否则,一体化给中小城市带来的红利,很难得到落实”。

  第二,要树立特色中小城市发展的定位。“可以依靠特色在特大城市周边获得发展。比方说河北崇礼有滑雪的特色,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

  第三,改善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为小城市的特色建设提供基础条件”。

  第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尤其是小微型产业”。“小微企业就像是毛细血管,培养成功,城市发展才能形成持久的活力”。

  专家也寄望于“让市场的归市场”。

  王敬波建言,也应通过市场来促进一体化融合,“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让京津冀一体化成为在市场的基础上、自由自愿、互利互惠的原则下选择的结果”。

  “这远比以行政命令、强制性安排的方式,效力更高、各方获益的可能性很大。”王敬波最后说。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侧重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邢鹏飞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