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如何防止河北“未受益先受害”

http://www.hebei.com.cn 2014-05-09 12:3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5月初,“京城企业大迁徙”的清单,日益清晰。但其中一项“污染企业集中迁往冀中南”,近日遭遇质疑。

  5月4日,有媒体报道,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王昌表示,北京市经信委去年年底提出锻铸造、家具两个整体退出行业向河北转移。经过共同研究确定,邯郸成安县、鸡泽县承接北京锻铸造产业转移,石家庄行唐县承接北京家具产业转移。

  铸造、家具行业均是排放粉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源于油漆——记者注)等大气污染物的“大户”。

  “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可能对河北造成的地缘损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新业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是先解决北京的问题,还是解决河北的问题?

  在媒体报道的北京迁出企业中,锻铸造企业有282家,规模以上家具企业有83家。

  在郑新业看来,过去的京冀合作,多是“以解决北京问题为出发点的”。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北京对周边省市地区产业的带动和辐射考虑还不足,由此,也产生了环境污染产业结构重、京冀地区发展差异大等问题。”

  郑新业将一体化进程中的北京和河北比作水和油:“它们要怎样融合?是先解决北京的问题,还是先解决河北的问题?”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国平认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主要是各地的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而河北的具体问题就是:“加速向加工型和服务型产业的转型,去重工业化。”

  李国平认为,河北“产业结构偏单一,重工业多”。在制造钢铁、水泥的过程中,河北的工业与北京高速发展的高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关系并不密切。

  因而,河北就有了一条“无法突围的重工业产业链”。

  “河北的重工业做得过大,已经盖过了别的产业,所以产业链就很短。这样也不利于河北和天津的对接。”这名多年致力于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专家说。

  目前,河北公布的计划是,作为京津水源地的张家口、承德地区侧重于对接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地区特别是曹妃甸和渤海新区,侧重于承接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廊坊、保定地区侧重于承接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冀中南地区侧重于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制造环节和一般制造业的整体转移。

  其中,重污染产业的接收出现在5个城市和冀中南地区未来布局中。只有张家口、承德不侧重接收重污染产业。

  因此,在河北尚未“调头”的现阶段,李国平认为,北京“占地较大、有污染、效率不高”的产业向河北转移是“按照市场的规律”,“还是以经济职能为主导的”。

  “因为北京的城市发展已经到了后工业化阶段,正在向更高发展。需要加快产业转型,以创造更多的单位土地附加值。”李国平说。

  

 [1] [2] 下一页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侧重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邢鹏飞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