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行得通吗?或体现人们社会观念转变
近期,媒体上关于“以房养老”的消息又多了起来,据称,我国将有规划地试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计划,有望明年一季度出台。 反对 没房靠锻炼身体养老吗 这几日“以房养老”又开始热了起来,以前若干城市失败的试点似乎不被人记起。好好的社保养老的公平公正问题还没理顺,难道是提“延长退休年龄”的那帮人换了马甲又出来,意在卸下明显越来越重的养老负担,把楼市风险转移给老人? 让老人通过抵押房产贷款支付养老金,本不能算坏主意。点子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好点子,但人家年轻人可以租房子结婚,中国的丈母娘同意吗?租房子结婚不适合国情,以房养老就适合?来捋一捋“以房养老”的几个前提。一是一个人年老时,他的房子仍足够值钱,可以高价出售给年轻一代的买房者。这点早几年就给房价跪了的我不难相信。二是通过自己拥有的房产来负担自己的养老支出,注意,是自己的房子。三是家庭亲情要能狠下心摆一边。此外,众所周知,更严峻的养老问题在农村。农村的房子即便可以卖,抵押出去银行要吗?你告诉我仅指城市老人?那么有房子的老人要开始饰演家庭伦理剧主角,没有房子的老人要开始增加早晚锻炼了吗? 打开电视看看各类家庭调解类栏目,数一数房子两个字出现的频率,你就会知道国人这辈子已经和房子卯上了,轻易就能让你抵押出去养老了?那么,不如说子女养老更靠谱。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不妨坦承一点。有老人操心养老,也有不少老人并不操心这个问题。你对比一下某些事业编退休后拿的养老金,和交社保一直交到退休的打工者退休后拿的工资即可。很多问题的答案,有人不是不知道,而是迫于压力,什么法子都得试一试。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既得利益不会被半点舍弃,一些古怪的细枝末节问题上有人爱兜圈子,爱钻牛角尖。不如索性不要这遮羞布,学学最近提倡“提前退休的男人去养老院做园丁,女人给老人做饭洗衣服”的清华杨燕绥教授,养老索性有房子就靠房子,没房子靠锻炼身体好了。 蒋光祥 赞成 三方面好处该推行了 以房养老,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出好处: 其一,房屋不会贬值。既然置办资产为将来养老增加收入,那么就要考虑置办什么样的资产才能确保达到目的。而好多资产,往往会贬值,甚至会流失的。比如存款,就是最不可靠的,一旦货币贬值或发生金融危机,那么再多的存款,恐怕也不足以养老。而房屋,一般不会贬值,且不易发生丢失、损坏等情况。 其二,房屋可以“倒按揭”。到老时,将拥有的房屋采取“倒按揭”的方式,抵押给银行或其他机构,然后按月领取一笔“贷款”,连同原有的养老金及其他方面收入,足以保障养老了。等到双双去世后,房屋归银行所有,从而将之前从银行所贷的款项一笔抵消。 其三,房屋可以出租。即便在我国实现不了“倒按揭”这一模式,也没关系,还可以将房屋出租嘛。不管到何时,只要手中有余房,就可以按当时的物价对外出租,换取必要的生活费用。这样,生活自然就有了保障,养老不就不成问题了吗? 对于没有子女的家庭来说,夫妻双方一旦离世,这房屋也就自然属于其他的什么人或机构了。那么,何不在生前就将其合理利用上,换取富裕的生活费呢? 国内目前有好多地方试行了以房养老制度,虽然模式和国外的略有不同,但性质却差不多。以房养老悄然升温,也体现出人们社会观念的转变。几千年来,中国人传统的观念是以儿养老,而自己生前所置办的房屋,死后也是自然由儿女继承。这一千年不变的传统观念,经过近些年来的社会变革,终于逐渐被打破。以房养老,必将逐渐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阕歌 质疑 是不是养错了方向 我国有60岁以上老年人1.78亿,养老问题迫在眉睫,问题是养老该怎样养?是不是有钱就能养老?以房养老实际上只解决了一个钱的问题,这个问题当然应该考虑,而且也必须纳入养老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却不是养老的全部。 很多专家的观点是:以房养老能改善“有房富人”“现金穷人”的“中国穷老人”现状。什么叫“有房富人”“现金穷人”的“中国穷老人”?这种弯弯绕的绕口令把养老的关键问题绕进了死胡同。1.78亿老人中到底有多少老人拥有自己的房产?当下中国,绝大多数老人仍然依赖子女养老模式,即或有自己的房产也必须留作遗产传给下代儿孙。养儿防老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何况许多老人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房产,特别是贫困地区、山区、老少边穷地区及不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里,一家老小同居一屋,分不清房产该属老人还是子女。解决不了这部分人的养老问题,仍然是养老之憾。 以房养老解决的仅仅是很少一部分有房人的养老问题中的养老资金问题,而养老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所以说,以房养老是养错了方向。 提到养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老有所依的问题。当我老了,不能动了,我该靠谁来服侍?当我老了,孤独寂寞了,靠什么来排遣寂寞?虽然可以用钱请人,但请得到人请不到情,亲情不是用钱可以买到的。为什么要将“常回家看看”立法,这就是解决亲情问题。以房养老能解决“常回家看看”的问题吗?你房屋都不给我了,我看什么看?毕竟传统观念就是如此。 以房养老只能算是养老方式的一个部分,有条件以及有这方面愿望的老人可以尝试走这条路,而大多数老人仍然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以房养老是舶来品,外界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水土不服的情况也不是没有过,搞不好,养不了老不说还误了亲情,失了传统,得不偿失。所以,养老问题还得从长计议。 胡子民 建议 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以房养老”要想本土化,“中国式以房养老”要想取得成功,只靠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意见》的推动还远远不够,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至少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很多思想传统,观念守旧的老年人,觉得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挣来的一套房子,死后却成了别人的,心理上恐怕接受不了。而且,很多老人的子女可能还等着继承父母房子这笔不小的“遗产”,现在却要归了银行或者保险公司这些“外人”,这是否会因此影响子女和父母的感情呢?所以,要接受以房养老的概念,不仅仅需要老年人意识上的改变,同样也需要年轻人思想观念上的改变。 其次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房养老”牵涉到金融业、社会保障、保险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牵涉到房地产评估、利率确定、人的寿命预期等诸多因素。没有政府机构从中予以协调关系和打通环节,恐怕很难实施下去。 最后是双方的风险问题。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中长期走势、人均预期寿命等难以预测,对银行来说,正向按揭贷款的风险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小的,而“倒按揭”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不断增大。因此,如何确定“倒按揭”利率是一个大难题,贷款额少,老人不乐意,贷款期长,银行可能要吃亏,银行控制风险的难度很大。尤其是在目前房价走势不明了,房地产格局混乱的情况下,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难免会小心翼翼,轻易不敢试水。 这说明,以房养老的“倒按揭”模式,仍旧需要积极的探索,需要从政府部门到商业机构的努力尝试。作为一种在国外业已成熟的养老模式,能否在国内扎根发芽,惠及百姓,我们心怀期待,也拭目以待。 苑广阔 -三言两语 ●房子不留给子女会被儿女骂,而且对银行不信任。 ——张丹 ●顾虑一: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就是10年左右的贷款期限,10年以后要是房子被收走了不就没家了?顾虑二:中国的土地使用权只有70年,到时候政府收回了怎么办?顾虑三:中国人传统观念制约:“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央视财经 ●还是要在有生之年积累财富,不然晚景凄凉啊。 ——周雪华 ●非常支持。有出息的儿女不会指望老人的财产。 ——钱乐凡 ●我国老人有房子传子女的传统,对应是子女侍奉养老。但对于2000万无子女老人与失独老人来说,他们房子传给谁?谁为他们养老?反向抵押能助这些老人安度晚年?非拿儿女成群的老人来说事,太不全面了吧。 ——孟晓苏 ●也算是个办法。 ——祝之山 ●是不是在映射我们这辈人老了要以房养老?因为自己交的养老金都成肉包子打狗了? ——查玉珠 ●但凡是账都算不得,一算几乎就惊天地泣鬼神。以房养老?那养老保险呢?说养老保险算跑题,算账:每月工资几何?交房贷几何?交工资税几何?消费同时又交了消费税几何?然后老了还要把房子还给银行以换取住养老院到死的“福利”?!真是亏得安乐死不合法。 ——武久 ●“以房养老”是一个好政策,但要执行好才能真的变成利好。有关部门要未雨绸缪,让“以房养老”在健康的轨道上推进,使之成为多方互利共赢的政策。 ——肖华 |
关键词:以房养老,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