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城市建筑应该畅流民族文化血脉
“裤腰带”“马桶盖”“秋裤楼”“三件套”……与周边整体环境、群众审美观和民族文化血脉格格不入的洋派建筑,近年来大行其道,不断出现在国内多个城市,引发公众不满和“吐槽”。 我们不否认一些国外建筑设计有着艺术上的独特价值,融入了设计师前卫独到的视角,但不顾城市整体风格和谐,不顾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不顾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一些令人不忍目睹的洋派怪异建筑造型大煞风景,甚至被群众不断冷嘲热讽。 应该指出的是,仔细梳理一栋栋洋派风格建筑矗立的背后,有崇洋风,盲目崇拜西方设计理念和艺术标准;有长官意志,一些地方建筑设计方案完全由领导干部个人喜好决定,决策过程中没有体现民意;有扭曲的政绩观,借助国外知名设计师的洋设计“装门面”。对此,地方政府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讲话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建筑文化的传承也要充分体现文化自信,不能割断民族文化血脉。我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建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理念,创造出众多经典建筑,有些是世界文化遗产,更多的是我们优秀建筑文化的印证。沿着历史脉络,秉承文化自信,我们完全可以在建筑文化领域独树一帜,形成现代建筑的中国风格、中国设计。 盲目崇洋打造城市建筑的“洋面子”,难以赋予城市面貌真正的灵魂。根植于我国历史文化的沃土,吸取国外先进设计理念,结合社会现代需求,融汇中外,杜绝贪大、媚洋、求怪心态,牢牢确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才能在建筑文化领域推陈出新,引领潮流,也才能真正形成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城市新地标、新形象。 |
关键词:城市,建筑,文化,民族,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