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城中村治理要过好三道坎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黄伟 2014-05-26 14:04:4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黄伟

  城市治理难,最难莫过于治理城中村。伴随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老越多的城郊农村被城市包围,变身为城中村。从城市建设层面看,城中村的建成缺乏规划引领,建筑质量不高,欠缺必要的公共配套设施,消防安全隐患严重;从社会结构层面来看,城中村吸纳了大量外来人口集聚,带来了社群融合的难题,往往给公共管理者带来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压力。

  城中村治理难,难在存在多重利益博弈。首先体现在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内部,主要围绕集体资产的处置而产生;其次是村社集体与城市公共管理者,主要围绕城中村公共支出的责任而展开;其三是外部性资本资源与村社集体、集体成员,主要围绕城中村改造展开博弈。外来人口虽人数众多,但由于力量分散且未实现组织化,仅孤立地与某个集体成员产生物业租赁关系,很难参与到实际的博弈过程中。不过,当某一行业或某一地域的外来人口较多地聚居在某一城中村时,也可以形成一定的组织合力参与利益博弈。

  要彻底走出城中村的治理困境,一致的看法是走全面改造之路。但城中村改造并不那么简单,必须涉及土地权属的变更,近乎完全重构上述三种利益关系,加之改造所需要的资金庞大,往往使改造过程举步维艰。从另一个角度看,城中村解决了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客观上承担了部分住房保障功能,且让一个城市的人口保持异质性,让城市保持了创新活力。可以预见,城中村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长期存在。由此,重新审视城中村治理机制问题,尝试在不进行全面改造的前提下重塑治理秩序,成为各城市决策者的时代命题。

  广州也不例外。前不久,广州市公布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预计花3年时间,投入100亿元左右,对全市范围的304条城中村进行整治。整治内容主要涉及消防、管线、燃气改造、给排水改造、垃圾分类和网格化管理六大方面。主事者表示,如果整治措施得力,不仅可以改善城中村及整个城市的安全环境,也可以大大改善城中村的居住环境及城市形象。相较此次整治行动,太和镇大源村率先试行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改革更具突破性,试点尝试从更新投入机制入手,无疑更为持久。

  在笔者看来,解决城中村治理问题需要迈过三道坎。

  其一是基层组织建设坎。目前,无论党组织建设,还是城市化转制社区的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基本将外来租住人口排斥在外。长期来看,无论是从夯实执政基础来看,还是从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来看,都有必要将这一主体人群纳入组织管理。同时,切实提升城中村基层组织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其二是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坎。应该探索股权内部合法流转,允许并鼓励通过继承、赠与、转让等途径,实现股权在股份合作公司股民和原村民内部合法流转,允许并鼓励股份合作公司经营管理层通过回购等方式增加持股比例。条件成熟后应该探索股权主体多元化,配合城市改造和城市更新,设立项目公司,以增资扩股方式向社会募集资金,吸引战略投资者投资入股和参与管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其三是厘清政府与集体、个人的责权关系。有一种声音认为,城市化主要由政府强力主导,政府应该完全为城中村的公共支出买单。笔者认为应该作适当合理区分,和一般的城市居民不同,城中村居民凭借宅基地资源,充分享受了城市资源要素集聚产生的溢价,已享有一定的固定收益。当然,政府、集体、个人各自分担多少,要采取平等协商的方式来界定。

  深化改革要敢于碰硬骨头,城中村治理正属此列。我们期待大源村的改革试点向纵深推进,为广州城中村治理探索经验。

 

关键词:城中村,城市化,组织建设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邢鹏飞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