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回应“钱荒”: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
央行24日首次就“钱荒”正式公开表态。央行认为,当前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但由于金融市场变化因素较多,且临近半年末重要时点,客观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央行要求各金融机构继续认真贯彻稳健货币政策,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继续强化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环境稳定。 自5月末以来在银行体系内蔓延的“钱荒”仍在持续。截至6月24日收盘,沪指跌5.30%报1963.24点,深成指跌6.73%报7588.52点,其中银行等金融股和地产股领跌。同时,国内期市几乎全线下跌,沪铜、橡胶、白银等跌幅超过2%,国内金价跌幅接近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也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 “资金紧张的局面应该不会持续很久。”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表示,商业银行在6月份面临二季度存贷款规模考核,短期存款冲规模导致市场资金紧缺,资金成本上升在所难免,同时6月底、7月初又是存款准备金缴款和财政缴款的时点,流动性上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市场的资金紧缺。 “钱荒”暴露了商业银行盲目扩张的潜在冲动。在5月份信贷增长弱于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一些商业银行认为央行或将释放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增长,提前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以抢夺市场空间。加之数额庞大的理财产品陆续到期、外汇存贷比进一步规范、银行半年度业绩考核临近等因素,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顿时膨胀,导致银行间市场资金也极度紧张。 其实,对于广义货币(M2)余额高达104.21万亿元的中国金融业来说,缺钱只是一个借口。近几年来,由于银行通过信贷扩张资产规模受限,而拆借、回购等同业业务资本占用和政策监管都相对较少,成为银行机构增加杠杆、扩张资产规模的优先选择。因此,资金充裕的大型银行通过频繁拆出,获得了“以钱炒钱”的额外收益;小型银行通过拆入资金,借短贷长,实现了信贷业务的“大跃进”。 以往,每当市场资金面紧张时,央行总会及时出手,通过降准、降息、逆回购操作等方式释放流动性。近期,“摊子铺得太大”的商业银行拼命从银行间市场拆入资金,给市场带来巨大压力,以期倒逼央行“放水”。但这次“钱荒”持续了一段时间,央行始终没有出手缓解“旱情”。 “此次央行不出手,并不意味着政策要开始收紧,而是敦促商业银行按照审慎经营的思路来加强管理,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鉴于经济持续大幅回落可能性偏小,以及境内外利差趋于收缩等因素,央行放松流动性的必要性明显降低。 “当前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但由于金融市场变化因素较多,且临近半年末重要时点,客观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央行办公厅24日发布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首次就“钱荒”正式公开表态说,各金融机构要继续认真贯彻稳健货币政策,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继续强化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环境稳定。 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形势,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做好半年末关键时点的流动性安排。“商业银行应针对税收集中入库和法定准备金缴存等多种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提前安排足够头寸,保持充足的备付率水平,保证正常支付结算。”央行指出,商业银行应按宏观审慎要求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谨慎控制信贷等资产扩张偏快可能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在市场流动性出现波动时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充分估计同业存款波动幅度,有效控制期限错配风险。 央行还明确要求各金融机构统筹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等经营目标,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注重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避免存款“冲时点”等行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央行的表态引起积极反响,短期资金面紧张状况趋于缓解。2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全线下跌,其中隔夜、7天、14天利率分别回落200.3、123.2、147.7个基点,至6.4890%、7.3110%、7.0890%。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也全线下跌,其中隔夜、7天、14天利率分别回落867、212.5、219.5个基点,至6.6300%、7.2750%、7.1050%。 “银行间资金利率高企,是短期资金供应紧张的问题,央行会更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流动性,向市场释放政策信号。”连平说,随着季节性和阶段性因素消退,7月初以后资金紧张的情况有望逐步缓解,应该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
关键词:央行|钱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