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非京籍租户入住公租房
瞅着老伴儿李国庆在阳台上绣好十字绣的最后一针,听着女儿在厨房中摆弄厨具弄出的叮当响声儿,昨天,来自宁夏银川的何平一家在新家——京原家园公租房中团圆了。通过公开摇号、公开选房,首批申请社会化公租房的外地户籍人士,陆续入住公租房。 中午时分,李国庆抬腕看看表,转身进了厨房,接过了女儿手中的菜。来北京好几年,这是她第一次独自拥有这么大一个厨房。前几次跟其他人合租,三家人抢两个灶眼,空有一身好手艺,却施展不出来。“这下好啦,以后踏实住着,全家也团圆了。”李国庆低下头,满脸笑容。 九年前,老何就来到北京,辗转找了个后勤的工作,和妻子一起在北京打工。2006年,女儿何莉莉来北京上学之后,也留在了一家机关单位的中控室工作。住过阴暗的地下室,与别人合租两居室、三居室中的一间更是常事。九年里,老何一共搬了七八次家,把石景山区临近五环的几个街道住了个遍。房租一天天在涨,能租到的房子却越来越小了。 “好日子终于来了”,通过今年年初摇号选房,何平选上了这套5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甭提多高兴了。就在入住京原家园之前,何家还和另外两户人家合租一套三居室。他们租的是小卧室,总共10平方米,租金1000多元。“现在这房子租金才多了500元,却大了40平方米呢,还是一套独门独户的房子。”何莉莉推开卧室门,得意地给记者展示。 卧室中有一张1.2米宽的单人床,是老家具。何莉莉说,以前房子小,就放得下这么一张床。由于晚上三口人睡不开,老何平时只能住单位,老伴儿跟女儿挤在这张小床上。老何回来时,女儿就到单位值夜班。一家三口虽然都在石景山,但聚少离多。 “在这屋里晒太阳,就是舒服啊。”呷了一口老伴泡的茶,老何两手交叉放在脑后,舒舒服服地架起了腿。和京原家园分配给本地居民的户型一样,这套一室一厅的采光非常好,阳台、客厅、厨房、卧室的窗户都朝南,虽然户外不是大晴天,但屋里还是挺亮堂。 天色渐晚,京原路1号楼1到10层都渐渐亮起了灯。据业主方北京市保障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楼层中居住的都是非京籍家庭。截至目前一共有50余户非京籍家庭参与选房并办理了租房手续。此前,本市为非京籍家庭准备了百余套房源,剩下的房源何时分配,还需要等市住保办确定后对外公布。 |
关键词:公租房,京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