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化是个好抓手 河北城镇化路径探索
城镇化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中之重,他们将目光锁定在了农民、土地、产业等与城镇化相关的领域。但一个现实问题是,作为一项未来将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挖掘最大潜力的系统性工程,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幅自己对未来城镇化蓝图的描绘。究竟该去如何绘就这幅蓝图,落点河北,我们的城镇化路径又该如何选择? 微视角 张红军进城 今年已经30岁的张红军读完大专后在城市里飘了几年,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出路,便毅然回到了老家。老家承德市宽城县最近两年在河北省的县域经济发展中一直名列前茅,就业机会和商机并不匮乏。张红军的父亲有建材生意,儿子能够回来,对他来说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如果按照农村的人生轨迹,二十几岁,家境一般的男人,盖房、娶妻、生子、种地或者继承父业,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按照张红军父亲的说法,“书读了之后没什么用,心还收不回来了。” 对于土地,张红军没有什么感情。在山区每口人几分山地、几棵果树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吸引力。而每年春秋的种地、秋收更是被他视为一件大麻烦事。“种点玉米,总共也收不了多少,卖也卖不了几块钱,有什么意义?” 和城里的年轻人一样,张红军喜欢上网,回到老家的头一件事情就是在家里装了宽带;喜欢手机,市面上出一款新手机,总是要千方百计地换一部。 去年,在家待了两年之后,张红军感觉再也无法适应农村的单调生活。父亲支持他买了车,他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是和村里同龄的朋友们以办事的名义到周边的唐山、秦皇岛和承德闲逛。过年的时候,几个人甚至专门开车好几个小时,到秦皇岛买了海鲜带回来。 “必须要进城。”张红军铁了心,对于他来说,进城最好的选择就是搬到30公里以外的县城里,买楼房、过城市人的生活。张红军的父亲对此十分反对,家里的新房刚刚盖好没有两年,为什么还要到县城买房?况且县城的房子,也卖到了3000多元一平方米,买一套楼房,家里十几年的积蓄都得掏空了。 “儿大不由爷”,今年年初,张红军的儿子出生,以“孩子不能再当农民”为由,张红军在县城花了40多万元买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楼房,装修完了便欣喜地入住了。 不过他的城市生活并不纯粹,几乎每隔两三天,他就要开车回到村里转一转,看看父母,照顾一下在镇上的建材生意,三地的奔波虽然耗时巨大,但让张红军依然乐此不疲。 “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我可以不要农民身份,但是家里的房子、土地和生意将来怎么办,你不能带走,留在那儿又没什么用。”张红军告诉记者,对于电视上报的城镇化,他最关心的是户口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的流转政策,“如果土地和宅基地都能卖了,肯定要卖掉,生意也可以不再做了,大不了在县城重新支起一摊儿了,总有办法。” 小刘回家 和张红军一意孤行非要进城恰恰相反,廊坊永清县的小刘,则选择逃离了城市,回到自己的老家。 虽然年岁不大,但对于廊坊永清北辛溜乡的小刘而言,几年在外打工的经历,让他感觉自己既属于乡村,也属于城市;同时,他既不属于乡村,也不属于城市,始终在路上,周而复始。小刘的父亲年岁大了,也在附近的北京打打工,今年春节接回老父亲,小刘觉得不到60岁的父亲显得过于苍老了。“过年期间遇到两件事,让我决定不想再出去打工了。”小刘告诉记者,一是看到电视上有一则新闻,说的是留守在家的孩子,通过视频和在外打工的父母对话,爸爸妈妈都不能回来过年了,“看孩子哭得我心里难受,我就想,为啥非得要到外面去打工呢?” 还有一件事是,小刘遇到了一个发小,在家搞大棚,参加了农业合作社,现在每天往北京供应蔬菜,日子过得不赖,跟小刘同龄,但早已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现在家里四代同堂、其乐融融。“他跟我说,你别出去干活了,累得够呛,挣不了几个钱,遇到黑心老板还被欠点薪啥的。关键是父母年纪大了,总不能让老两口一直独自在家吧。”小刘觉得,这两件事实在太“虐心”,人活一辈子,最终还不是为了老人和孩子,如果连他们都照顾不了,自己外出打工究竟图的是什么呢? 让小刘苦恼的是,除了在建筑工地上干小工的经历,自己并没有一技之长,现在廊坊很多地方企业也缺人,不过大都需要技术工,“一个技术工月薪也能到3000元左右,工资并不比在大城市打工少多少。” 对于干农活,小刘并不犯愁,“比起工地上搬砖搅拌水泥轻松多了。”经过春节期间一番思想斗争和“广泛”的调研,小刘已决定今年不再外出打工,春节一过就准备起了蔬菜大棚的事情,“这两天挺忙,正准备跟一合作社谈合作,有他们保底,争取大棚第一年不亏钱就行。” 看河北 京津冀大中城市与小城镇应统筹考虑 新城镇化包括现有城市的扩容和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张红军和小刘这“一出一进”,实际上恰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几个焦点问题的体现。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增强城镇产业支撑能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等等,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与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最为关注的焦点。土地、户籍、产业、机制等操作层面的问题,率先引发了广泛讨论。 具体到河北,全国政协委员、保定市政协副主席许皞认为,京津冀地区有十几座大中城市,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大城市目前的规模和人口数量已经超过所处生物气候带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市过大的众多弊病(如人口过剩、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水资源紧缺等)逐渐显现。这些城市已经积淀了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的厚重底盘,仅靠这几个城市担负起该地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城镇化任务难度很大。如果将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融为一体统筹考虑,在大城市周边强化小城镇体系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地疏散大中城市的人口和众多压力,充分发挥小城镇特有土地资源优势、生态调剂等功能和作用,形成城乡互补、相得益彰、生态宜居的区域城镇化发展格局,更能有效地促进该地区城镇化由传统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 许皞委员建议,在以往城镇骨架体系规划的基础上,应制定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相互贯通的政策,提高小城镇体系建设在该地区的地位,强化小城镇的功能和作用,探索大中城市与小城镇结对子等联动机制,将大中城市的一些事物向小城镇分散转移,一方面能助推大中城市对小城镇的现代化辐射,加快该地区城镇化步伐;另一方面能减轻大中城市的压力,化解大中城市一些弊病。 而在机制方面,可成立京津冀城市—城镇建设联席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站在区域协调共进的层面,对城镇规划、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实行及时协商、论证和指导,随时纠偏和正向调整。 |
关键词:河北|,城镇化,住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