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慧城市发展困境之应对策略
趁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鼓励和支持,整个十二五期间有约400余个城市和地区启动智慧城市的建设。作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正被国内越来越多城市所重视。 截止2013年,我国已有四百余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级大城市外,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智慧城市建设。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则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群”。其中,湖北省和广东省的“智慧城市群”分别涉及17个和21个省内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大潮下,它的处境到底是如何呢? 智慧城市面临的多重困境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似乎陷入了一个困境,一方面缺乏本土企业的支持,商业模式不清晰,另一方面,智慧城市服务尚未普及到一些边缘人士,使其发展不全面。 1、缺乏专业能力强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主体。智慧城市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有一批实力雄厚、专业化服务能力强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主体。目前这些主体主要有IBM、思科等跨国公司,本土企业数量不多,主要为电信运营商以及神州数码、太极计算机等IT服务商。国内多数企业转型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时间不长,对政府,业主的意图领会不透,且一般仅专长于某一领域,对智慧城市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集成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普遍不高。 2、智慧城市项目服务属性和商业模式不清晰。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多以面向大众的民生服务类项目为主。在这些项目的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如,哪些是公共产品,哪些是非公共产品;区分哪些项目费用该由政府承担,哪些由消费者承担;边界和标准尚不明晰。另外,哪些项目可以开展增值服务,开展何种增值服务,盈利点如何设计,这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对于涉及信息安全、个人隐私的增值服务项目,主体该选择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仍有很大的争论。 3、边缘人士尚未得到关注。在一些大医院的挂号窗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急得团团转的老年人。原来,一大早来排队,到窗口却被告知某某专家已经给网上挂号、手机挂号提前“挂走”了。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今天,一些老人因为年龄大、文化程度不高、收入低,或是视力、听力有障碍,正逐渐成为信息化社会的“边缘人”。 信息化社会的“边缘人”还有残障人士。例如,对视障人士来说,目前读屏正版软件价格昂贵,大多数政府公共网站都不具备读屏功能;层出不穷的互联网公司,竞相成为资本市场上的宠儿,但又有多少网站、手机APP能够提供“有声”浏览,让视障人士也能分享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还有广大低收入人群也正在被“智慧城市”所边缘化。不少中小学老师把复习资料放在网上的公共邮箱里供下载,课后作业学生不仅要上网完成,还要将搜集的资料打印后上交。可对低收入家庭来说,家里甚至没有电脑、没装宽带,更别说打印机了。此外,目前许多中小学的家校联系已由原先短信群发的“家校通”向“微信群”转变,但低收入人群中,依然有相当数量的家长买不起、用不起3G手机。 智慧城市的应对之策 智慧城市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平安城市、数字城市的发展和继续,平安城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期建设之一,项目最初起源于公安部开展的一系列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工程以及后续的3111工程。从应用场合来说,平安城市建设具体涉及到城市街区、出租屋、网吧、校园、小区周边等安全防范。从功能上讲平安城市逐渐演进成为一个集中管理的综合系统,集成道路视频、治安卡口、电子警察、公安视频会议等子系统。 平安城市建设已经开展了五六年,经过几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平安城市建设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推进,由大、中城市向区县、乡镇推进。另一方面,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由模拟系统向网络系统转变,同时之前建设的模拟系统逐步升级改造为网络系统。随着高清网络监控系统的技术成熟,高清网络监控系统也在平安城市中的应用正兴起。 对于平安城市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由以下几点方向: 1、平安城市是现代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平安城市在未来会进一步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向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发展。 在不久前召开的北京安防技术应用论坛上,就探讨了平安城市建设与物联网技术应用。平安城市将从传统安防到平安城市大安防体系、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方向发展。展望未来,平安城市将与城市应急、水体与气体检测、垃圾处理等,数字城管、智能建筑、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城市一卡通等各个方面涵盖,届时,将全面服务居民的生活。 2、平安城市与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和感知中国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不断向前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所涵盖技术各不相同,所使用目的也各不相同,但其重要部分视频监控技术都在发挥重要作用。 3、数字城市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它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数字城市的建设涉及城市建设、规划、运行、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包括政府、交通、医疗、消防等等。 4、诸多城市的亲身实践证明,智慧城市在中国乃至全球各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针对交通问题取得的成效十分明显。首先,采用GIS、物联网、大数据、监控技术、智能分析决策等先进技术,研发的公路交通网络管理系统、营运车辆调度管理系统、电子站牌诱导系统、电子警察系统、仿真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等有效解决了“交通拥堵”这一问题。 其次是交通事故频发难题,通过市内交通管理系统,营运车辆调度管理系统,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车辆运营销量,降低事故发生率。智能交通信号系统,可以优化城市路口流量、平衡人车通行需求,减少高峰时段运行时间,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电子警察系统和仿真分析决策支持系统,有效规范了执法行为,优化交通环境,减少交通事件的可能性。 最后是城市交通污染问题,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研发成功,利用车速感应、RFID、电子支付等手段实现自助扣费、不间断通行,改进了人工干预和停车交互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燃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我们看到,面临当前各类城市病的不断涌现,智慧城市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不可越过的必需手段。伴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来临,如何抢占其制高点进而不被智慧城市新一波浪潮抛下,以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给我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新机遇。随着十八大的召开,2014年全国城镇化规划的出台,相信智慧城市必将在中国城镇化历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未来如何精准分析城市治理各要素的内部联系、做好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和规划,以及更好地实现顶层设计落地尤为重要。
|
关键词:智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