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800亿盛宴暗藏三大隐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智慧城市"建设有望拉动地方经济,但要避免"能上天不能落地"的情况,切忌当成政绩工程,一哄而上。 首批试点名单出炉 据悉,经过地方城市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住建部确定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其实,"智慧城市"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被纳入试点名单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早已掀起这一建设热潮。专家指出,相比"北上广",一些地区级大中城市,主要着力于提升电力交通、供水供气、排污、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环境监测等城市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试点名单中的3个"智慧镇"比较受关注,分别是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湖南省浏阳市柏加镇、广东省佛山市乐从镇。 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从"智慧城市"到"智慧镇",还是从"数字村庄"到"智慧镇",都将促进当地产业升级转型,包括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信息化等,从而提高GDP增长质量。 通过"智慧"建设后,当地百姓也将切身感受到更好的通信服务、网络购物体验等。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健坦言,"智慧城市"归根结底就是最大限度地为人们提供医、食、住、行、游、教等全面细致的服务。 800亿元盛宴待分享 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元,并根据已签订的合作协议扎实稳步推进项目遴选、调查、放款等工作。 董宝青认为,800亿元的投资将对产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例如通信技术设施方面宽带和无线领域的建设,同时也将带动各种软件、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 另外,智慧交通、数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等延伸领域,未来也将分享这一"盛宴"。来自安信国际的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有600至800个城市打造"智慧城市",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 IDC中国助理副总裁武连峰表示,"智慧城市"通过广泛部署的物联网端点的数据采集、云计算技术的数据存储、大数据技术的信息挖掘,从而极好地支持创新社会管理。目前国内许多地级以上城市都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报告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这将长期拉动相关的ICT市场。 不过,也有部分人士认为,尽管"智慧城市"的"钱景"很美,但要真正"吃"上"蛋糕"可能还得等一段时间。 银河电子销售副总黄宇峰表示,公司对于"智慧城市"的关注度很高,也做了一些前期部署,包括产品、人力、市场运作等,但是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目前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所以会比较谨慎地择机"切入"。 不仅如此,据他介绍,业内不少企业目前对于"智慧城市"也都处于观望状态,希望关于试点城市能出台一些比较明晰的相关配套措施等。 “智慧城市”应稳步前进 要建设好“智慧城市”,需要找到具体的落脚点。上海电信总经理张维华表示,以“智慧社区”为例,刚开始是单一推进的,今后将借助云计算等平台,把一个个“社区”与其他行业应用相互交织起来,由点及面地推进“大社区”——“智慧城市”的建设。 对于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认为存在三大隐忧:期望值过高过大,存在过热风险和忽悠成分,缺乏有效的指标体系指引。 由于“智慧城市”尚处于建设和发展的初级阶段,从全球范围来看可资借鉴的经验也不多,而且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有着浓厚的本土特色,整个产业链的形成尚需较长时间的探索,迫切需要产学研用等各方协作创新。 赛伯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敏认为,中国式的“智慧城市”不但要借鉴西方成功应用于公众服务(环保、交通、医疗、教育、政务等)的成功经验,还应将“智慧城市”平台应用于传统制造业升级和商业模式转型中去。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智慧城市”并非一两年就能建成,目前“智慧城市”在国外的数量,加起来也没有国内计划要投资建设的城市多。而从其参加过的一些规划讨论来看,当前尤其要避免“能上天但不能落地”的情况。“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每个地方的情况,不能简单复制。另外,“智慧城市”建设不能贪大,切勿当成政绩工程。 |
关键词:智慧城市,隐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