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迎高端跃升契机
华夏幸福基业以创新的思路探索全球背景下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 光明网讯(记者靳铃涵)当“中国制造”的商品畅销全球,而中国的代工厂只是赚取1%—3%的加工费;当银行业轻松实现20%以上的收益率,可大多数工业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仅为5%;当中国的出口型企业纷纷扩大海外规模,但却常常因技术壁垒而产生的巨额损失…… 上述看似不平等的现象都源于全球背景下的产业分工。 对此,刚刚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外部挑战时就指出,“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产业格局再调整的背景下,全球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庞大生产能力与有限市场空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消化严重过剩产能的挑战巨大。” “全世界正掀起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的热潮,这是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一轮竞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力量对比。有分析称,西方国家到2017年就能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指出,如果一国长期徘徊在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将在未来的全球经济政治版图上难有一席之地,因此,“现在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最好时期”。 此前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曾提出要求:“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同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全球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以创新支撑和引领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4月1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中“改革:重塑新兴经济体的竞争优势”分论坛上,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轷震宇表示,致力于以实践推动中国产业升级的华夏幸福基业,目前就在以创新的思路探索全球背景下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并正在付诸实践。 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 对此,平安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当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第四轮全球产业转移大潮。此轮产业转移中的新趋势包括:劳动密集型的以出口或代工为主的中小制造企业将由中国向越南、缅甸、印度、印尼等劳动力和资源等更低廉的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或者由中国沿海地区向中国中西部地区转移;而日本由于不断遭受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促使日本制造企业加快全球生产布局调整,扩大向海外转移一些高端制造的关键零配件产能、研发及供应链管理等环节。 “在过去一轮发展中,中国在整个国际产业链中主要占据了中低端制造业这一端,而德国和日本包揽了高端制造,美国则主导了创新和金融业。”轷震宇如此分析。 魏建国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产业构成都在进行新的调整和改变,致力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培育,重点是提高传统产业的资本效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的内需市场,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基础设施,以及大学扩招后形成的相对越南、印尼等国高素质、而相对美国、日本又低价的人力资源。 因此,平安证券的分析师认为,从全世界范围看,中国是世界唯一一个既有低成本优势又有大市场优势,同时还有劳动力素质优势的国家,在第四轮全球产业转移大潮中,拥有占据主动的机会。 具体而言,要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首先要利用中国的高端低价人才优势,形成技术、创新驱动力,在提升中国传统低附加值制造业的同时,形成高端制造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其次,用世界第二大的内需市场,大力发展民生相关的消费制造、现代服务和信息产业,并形成以区域城市经济中心、各类经济带为纵向支撑的中国经济格局;此外,利用三十多年积累的资本,积极参与全球市场与资源的再分配,通过并购重组形成有市场定价权的大型产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 产业升级的内生需求 实际上,改革开放三十五年以来,中国在前三次全球产业布局中,承接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型产业,成为世界工厂。发展至今,中国已经从世界所谓的“工厂”,发展到工业品质、产品品质都有所提高的阶段。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可以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坚实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这三大需求既促进了产业升级,同时也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支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张永军认为,居民消费比重的提高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继而又促使产业结构调整。 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10.1%,基本与2011年持平;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5.3%,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4.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从制造业内部结构看,2012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2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9.5%,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5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在逐步提高。 有专家指出,现阶段中国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其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三产比重过低以及产业分布地区不均衡等方面。此外,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业转型面临较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因此,从我国的内生需求来讲,需要把握住由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所带来的产业升级的最好时期。 基于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的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中,就明确提出了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会议提出,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张永军坦言,在这一轮产业升级过程中,其成败关键就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他认为,要发挥各类主体的作用,形成产业升级新合力。首先,要加强政府宏观引导,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政府要明确自身定位,科学引导产业升级,把握调控尺度,放松部分管制,为市场、产业发展创造宽松健康的环境。其次,政府应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激励产业升级。 “中国不可能依靠牺牲环境和廉价劳动力再去进行粗犷式发展了,但究竟该如何融入全世界大的产业链集群?”轷震宇认为,目前亟需解决的无疑系统性的创新问题,“作为一个市场化的行为,目前华夏幸福基业已经在尝试嫁接新的技术,加速新的技术,创造一些自身的东西,通过我们市场化的管理和人才结构等手段去进行产业升级的创新和孵化。”
|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链|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