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房产频道 >> 新闻资讯 >> 城人看盘

专家称农地加速入市或引发部分城市房地产崩盘

来源: 搜狐焦点网 作者: 2013-11-14 09:25:3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日,随着新一轮城镇化的推入,农村土地入市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中央递交的“383”总体改革方案指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交易位列八大重点改革领域之一,并被认为是未来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三大突破口之一。

  “农村土地入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因素,有利于国家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中投顾问研究员郑宇洁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因为对于新型城镇化来说,存量巨大、闲置严重的农村建设用地是未来城市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

  改革步伐挺进

  国内关于土地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各地相继实施农地流转试点,并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所为农地入市搭建平台。

  这些举措是否意味着土地流转制度出台会提速?有学者认为,土地改革问题“最终要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土地怎么决策,是走市场化道路还是以行政征收为惟一选择。”

  相关专家指出,农村土地入市模式的核心,就是将来自宅基地置换后腾空出来的土地,用作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在原有农村土地流转后,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大大提高土地经营效益。”

  然而今年以来,多个地方纷纷自下而上试水农地流转,包括海南、福建、温州等地。

  据记者了解,海南版的集体土地改革,涉及对经批准纳入流转试点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自主开发经营等。广东省的土地管理也有不小进步。据了解,《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曾被业内人士誉为“新土地革命”。

  “这项改革应该在全国逐步推广。积极探索城乡土地自由流动的路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都是今后改革的重点。”郑宇洁认为,农地入市的好处在于加大了土地供应量,“房价或许会因此下降。而供地的农民会因此获得利益,势必增加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对拉动内需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农地入市需谨慎

  “虽然农地入市能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但是就目前情况看,土地大规模入市可能性不大。”郑宇洁对记者指出,在现行《土地管理法》框架下,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自由出让,但集体建设用地不能出让、抵押。农民只拥有农村土地的使用权,还没有出让权,产权问题将成为农地入市的最大障碍。

  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集体建设用地自发地进入市场流转现象普遍发生,缺乏统一、规范管理。考虑农村用地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相对较小,实质影响有限。所以“农地入市要异常谨慎”。

  在郑宇洁看来,如果农地入市很快得到实施,也将造成一些负面的效果。

  “一些城市房地产就可能有崩盘的风险。这对于当地经济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后果。”郑宇洁表示,“也正是如此,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都不会马上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上开一个很大的口子。”

  显然,“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方向是正确的,但这一政策若不经过仔细的论证和充分的博弈、辩论,贸然推出,就会很危险,具体的实施步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小心谨慎地推进。

  障碍依然存在

  尽管中国曾多次对征地补偿制度进行改革,但征地补偿政策未有明显进展。一位接近国土部的人士对记者透露,在土地改革制度的完善工作中,涉及补偿的征地制度至今各方尚未达成一致。

  一晃10年,“农地入市”的全国性改革措施至今仍无法完全明朗化。专家认为,在政府决策层面,首先面临的是法律障碍。“全国性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其实早已有方案,但与现行《土地管理法》存在冲突。”该专家指出。

  郑宇洁对记者坦言,法律障碍之外,更深层的障碍来自地方的财政诉求。“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靠的是土地财政,如果允许农地入市,农民获得了收益,财政就少了一笔收入。”所以地方政府的阻力更大。

关键词:入市,农地,土地

责任编辑:吴浩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