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房产频道 >> 新闻资讯 >> 全国楼市

拆历史建筑难补文化创伤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2013-10-16 10:42:3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鞭辟向里

  很多管理者具有颇高的学历,然而很多事做出来却让人惊愕得直呼“没文化”,这种没文化就体现在对于像道生园这样的历史文化建筑价值的短视上,以为商业开发就是地块价值最大化。

  东莞的四大名园之一道生园在“十一”黄金周过后,被发现遭清拆干净,夷为平地。消息见诸新闻媒体之后,10月13日,道生园所在地的东莞莞城街道办又表示,此事件反映出“莞城街道有关部门对历史建筑认识不足、保护意识不强。”鉴于道生园遗留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莞城街道要求项目业主方对被拆毁的道生园遗留建筑予以复原。现阶段要保护好现场,防止建筑再受损毁,并妥善保管好已拆下的建筑构件和材料。

  这算什么呢?这就像是一个窃贼打破了一只古董花瓶,被抓现形后,跪地求饶:“我知道错了,我帮你补起来还不成么?”但问题是,复原的花瓶和原来的花瓶能一样吗?所谓的“原地复建”又能复建成什么样子?时过境迁、烟消云散之后,这事八成是要不了了之的。无人担责,无人受罚,公众却要被迫接受屹立了100多年的道生园烟消云散的后果。

  这种闹剧的一再发生,反映出的就是某些权力操纵者“拆就拆了,你奈我何”的有恃无恐心理,而且作为城市核心区域有巨大商业开发价值的地块,其中蕴藏的利益是惊人的,遭受一时的社会舆论谴责和一闪而过自我道德谴责,换取道生园这个历史文化“钉子户”的灭失是完全值得的,一点点的仕途风险是可以承担和接受的。诸多案例已经在前,相关幕后人士其实已经把风险系数计算得清清楚楚。

  这就是我们当下的城市面临的现状,随着“年轻化、知识化”的用人要求,很多管理者具有颇高的学历,让人感叹精英人士聚集于这一群体,然而很多事做出来却让人惊愕得直呼“没文化”。这种没文化就体现在对于像道生园这样的历史文化建筑价值的短视上,以为商业开发就是地块价值最大化(当然不排除权力尽快折现的现实冲动)。其实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保留道生园这区区700多平方米的历史建筑面积,其可持续的文化凝聚力和吸引力是难以估量的。就如同我之前经常对人说的那样:“凡是在特殊历史时期没有被破坏的小城小镇,现在都成了摇钱树,而且纯天然无污染。”凤凰古城如此,丽江古城也是如此。当然,拆除要比想办法打好“历史文化”这张牌要容易得多,需要考验相关城市管理者的智慧,需要花费他们更多的脑细胞,想过舒坦日子,交给商业开发商拆了最好。

  据说东莞正在创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道生园事件无疑是自己给自己扇了一个大嘴巴。从旅游的角度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吸引游人的一块金字招牌。之前我曾仔细游历过东莞可园,为这里有这么精致、这么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个清代园林而感到高兴,觉得曾经说“东莞没文化”的人都应该来这里看看。然而,同列四大名园的道生园如此命运,简直就是当地为自己“文化沙漠”的外界形象做了一次背书。

  随着旅游的发展,年轻一代的游人显然比以往的人们有了更多的要求,我所认识的不少喜欢旅游的朋友,都告诉我他们对历史文化等等人文景观更加感兴趣,也更能打动他们和引起共鸣。清除历经劫难而留存下来的历史痕迹,在他们看来,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可以想象做出这种决定的人到底有多么颟顸。就我个人而言,我无限期抵制东莞道生园拆除后的“和园”项目,据媒体报道,其规划是用来建画廊等文化设施的——还敢打着“文化”的旗号,真滑稽。

关键词:历史,建筑,文化

责任编辑:吴浩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