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不是高房价 楼市调控应注重“顶层设计”
政策还需落实 管理房地产市场有三个办法:其一是消费方面,做调整限制,即限购;其二是资金方面,进行控制,如限贷;其三是税收调节的办法,如房产税试点 记者:正因如此,在2012年住建部工作会上,姜伟新部长再次强调房地产调控不放松,商品住房限购政策将继续实行,且住建部会对放松调控导致房价过快上涨的城市继续采取措施,并会同监察部对其进行约谈。您认为这些调控办法够用吗? 王珏林:“国八条”是楼市调控的“基本原则”,从实际来看是有效果的,因此目前房地产调控要做的是落实既有政策。 住建部工作会上也提到,2013年住建部将配合国土部门,保持稳定的住房用地供应,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给。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加快推进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同时,各省市编制好实施好住房发展和建设规划,引导和稳定社会预期。要继续强化市场监控,包括继续在市场准入、销售、租赁、登记、估价和物业服务等方面,强化监督,以及加强对预售资金的监管等。 与此同时,继续密切监测市场信息,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发布有关信息,正确引导市场预期,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系统,做好政策储备,随时应对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的新变化。 在我看来,管理房地产市场有三个办法。其一是消费方面,做调整限制,即限购;其二是资金方面,进行控制,如限贷;其三是税收调节的办法,如房产税试点。 从资金信贷政策的实际效果来看,对房地产市场压力和影响非常大,而目前看通货膨胀压力可控,稳定经济增长意味着银行信贷也会保持平稳。因此,再通过收紧信贷调控房地产,不太现实。而税收的办法是长期政策,不是一下子就能铺开的,目前难以立竿见影。限购政策,即通过调整供求关系,缓解市场和社会的矛盾,这项政策是不会变化的。 现在市场总寄希望于政策加码,来推进房地产调控的逻辑本身就有错误,对于执行上不足的细节问题要切实落实,而不存在超越“国八条”之外的新政问题。 做好政策储备 要做好政策储备,就要深入研究一些更适合于市场发展和市场管理的办法,既达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目的,又对市场发展有利 记者:您怎样理解要做好房地产调控政策储备?在2012年国务院督查组奔赴各地督查之时,坊间一度传闻“取消预售制度”,您怎么看? 王珏林:房地产调控政策储备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要做好政策储备,就要深入研究一些更适合于市场发展和市场管理的办法,实际上很多政策应当深入地研究,既达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目的,又对市场发展有利,应当研究这样的调控政策,而不能简单化、粗暴地管理房地产。 有关取消预售制度的问题,一些地方人士也问过我,对它要一分为二看待。 其一,预售制度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初期,支持企业发展,解决企业资金的一个办法。因为房地产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投资规模大。房地产企业资金有限,仅仅依靠单一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不足以发展,所以设计出台了预售制度。 客观来看,房地产预售制度确实存在不合理性。我给钱以后,你不给我货,过很长时间再验货,这容易引发矛盾,也是对消费者不公。但是,房地产预售制度确实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阶段必须的。 第二方面,如果现在要立刻取消预售制度,很多房地产企业可能就没有能力发展了,很多开发商自有资金毕竟有限。所以说,既要有利于市场发展,又要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还要能够促使企业正常发展,选择一个折中的政策可能更合理更好一些。 例如,现在要求封顶卖房的办法就可以。房子封顶以后再卖房,交房的周期就短了,而且消费者对房屋各方面的质量看得就清楚些,这样也能达到一定的调控效果,对市场各方的影响更小,这样可能会更好一点。 记者:近期楼市又出现了回升的势头。有人甚至说,目前房地产市场已经消化掉了调控政策。对此,您怎么看? 王珏林:2012年市场发生两个变化:一是3月份开始回暖,二是10月份开始猛涨。尤其10月、11月开始,成交量开始爆发性增长,2012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13亿平方米,高于2011年10.99亿平方米水平,可以说超出市场预期。 具体来看,去年3月份楼市回暖是由于一些贷款政策放宽,支持一部分消费者进入市场;10月份以后至11月、12月份楼市成交量的大涨,一个主要原因是十八大发出的改革信号增强了大家发展的信心。给予了投资者和开发企业的信心,他们开始拿地了。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再次开始担心,一直想买房的、有需求的,一看要涨,又赶快集中入市了,一下子就把房地产市场拱起来了,出现了每个月1亿多平方米的成交量。 但2012年与2010年楼市的火爆又有不同之处,即2012年楼市成交量的大涨区域与2010年完全不同,这次热在东部,而2010年热在中西部,热在中小城市,现在中西部、中小城市楼市变化不大,但是东部一线城市热得很厉害。 这说明,刚性需求还比较大,在2011年市场非常不好的情况下,积蓄了一定的购房需求。从去年的市场来看,住宅市场的消费能力依然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就集中爆发了。 而此次西部地区没有火热,原因在于它是一个正在发展中和待发展的一个区域。加之此前房地产开发量过大,一下子难以消化掉。 楼市该如何走 2013年房地产市场可以概括为“三不变”、“三变”和“三加强”。其中,“三不变”就是限购、限贷、限价不变 记者:市场内外也有一种声音:如果房价再继续反弹,政策就会加码。您认为如何看待2013年房地产市场和楼市政策走向? 王珏林:对房地产的研究要侧重两个方面:经济和政策。由于房地产与宏观经济既紧密又依赖性非常强,宏观经济稳定,房地产才能发展;同时,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还属于不成熟的市场,所以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基于以上两点,我将2013年房地产市场概括为“三不变”、“三变”和“三加强”。其中,“三不变”就是限购、限贷、限价不变。 房地产调控的实质是解决市场供求矛盾,在土地有效供应增加的情况下最主要还是从消费上解决问题,就是减少投资性消费。减少投资性消费,不能靠市场自发来调整的,就得用行政手段来调整,所以“三限”不能变,一变市场就热,一变房价就涨。实际上,刚刚取得点成果,你一变政策就失效、市场就失灵,就更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了。所以说,这三个现在不能变。 “三变”就是利率、存款准备金和房地产税,这个应当在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是根据CPI变化的调整的,但跟房地产关系密切,货币政策稍有变化,就会传导至房地产市场。如去年3月份楼市回暖就与此相关。 再者,房地产税要往前推进。实际上,目前还不是推不推的问题,现在大家关注的是具体方案涉及的利益问题。即,房地产税方案影响不影响到我,有房的,影响多大,怎么影响。我觉得试点应当要推进,如果房地产税不出台,行政措施就难以退出。所以我们说要是用市场管理就在这儿,这是一个方面。所以要继续加大推进力度,但制度要完善,要全面,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 另外,还有三个需要加强和完善的方面。其一是,管好土地市场。目前市场上所说的政策已经到底线了,而实际上还有很多政策没有执行到位。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需要两方面的支撑,一是增加市场供应量;二是需求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对于前者,市场更多地关注于新增土地和新建房屋量方面,但老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即大量闲置土地有待开发,有些在建项目也在延续进度,这都直接影响了住宅的供应量,从而导致供需关系这一根本矛盾仍未解决。 其二,管好房屋交易市场。一个市场健康不健康,依赖于全产业链,土地建设可谓源头,而房屋交易市场是中间环节,交易市场本身健康,也会促进整个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不断地加强管理。 第三个方面就是保障房,要补进来。虽然政府花了很大力气,但是很多人还是得不到,而且大家对此有不同看法,所以要求我们在制度上应当完善,从分配、管理、建设等方方面面尽量把工作做到位。 如何顶层设计 当前,中国楼市一方面要走自己的发展之路;另一方面,要用法律法规、税收等手段来协调、解决市场各方矛盾 记者:回头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自1998年房改以来,也走了一些弯路。这是不是一种制度缺失?另一方面,您此前谈到的,美日欧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也给了中国前车之鉴,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您认为中国房地产应该有怎样的顶层设计呢? 王珏林:美日欧已经走过了城市化发展的阶段,目前已经没有太多的新开工建设项目。而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之中,拥有大量的新开工项目。而且,随着中国经济整体的发展,中国房地产开发会呈现出阶梯性的特征,这就要求住宅设计、建设质量不断提高。 因为中国所处发展阶段不同于美日欧,制度安排也不相同。因此,中国要走自己的房地产发展之路,这是大的原则。另一方面,用法制手段(包括法律法规、税收等)来协调、解决市场各方面的矛盾,是中国房地产顶层设计的归宿。 各国沉痛的经验教训也有可借鉴之处,即,一旦让投资者占领房地产市场,这个市场就不可能平稳。所以保持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合理利润,避免出现暴利。任何一种制度设计,无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只要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就是不合格的。 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公平、公正、透明、合理的顶层设计框架。就像我前面所说,制度公平,设计公平,社会大众才能够认可,也才能够持续。 |
关键词:城镇化,高房价,楼市调控,顶层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