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宏图建筑垃圾处理厂王建
王建,男,满族,197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秦皇岛市城市管理局下属单位宏图建筑垃圾处理厂职工,主要负责生产车间运行、维修及技改等工作。他没有惊天的伟业,有的只是冬天一身土,夏天一身泥的相伴,他没有惊人的豪言,有的只是平凡岗位勤奋敬业,默默的付出。他刻苦专研、技术过硬、无私奉献,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技术骨干。由于表现突出,曾先后荣获河北省“城市美容师”、秦皇岛市城市管理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一、倾情环卫,甘愿奉献。建筑垃圾处理厂工作就是每天与土石瓦砾打交道,枯燥而又乏味。冬天风大,在厂区走上一圈就是满脸的土,满鞋的灰。夏天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带上劳保用具走上一圈,就是满脸满身的泥水,夏天工作在摄氏30几度的高温下真的就是汗水裹着尘土,变成了泥水,顺着脖子往下流,这样的环境,他每天都要走上几圈排查隐患,提醒注意事项,帮助解决问题。2013年,他的慢性肠胃炎复发,正值暑期工作紧张时期,厂部要求对设备及车辆进行全面安全大检查。为了配合好此次安检工作,他没时间输液一直吃药顶着,直到安检工作顺利结束,医生说很少见他这样的,要工作不要命。2016年初,接受了深圳滑坡事件的教训,厂领导决定立即对现有的建筑原料堆进行降坡整改,春节前必须完成。王建二话不说,全天留守,统一协调指挥,每天天还没亮就早早的来到现场,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运输司机病倒了,他重操旧业,直接当起了司机,一边指挥,一边运料,确保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二、开拓思路,革新技术。随着城市建设步伐提速,进厂建筑垃圾逐年增加,粉尘也随之增多,虽然员工都配有生产防护用品,但生产时还是被大量的粉尘包裹着,影响大家身心健康。他看在眼里,忧在心里。为了使生产粉尘减少,改善工作环境,他天天扎在一线与同事们研究产生粉尘的原因,如何通过改造来降低粉尘产生,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在砖处理车间三号皮带机细面料口安装喷淋装置,可大大降低粉尘产生,并与车间同事一起动手制作了喷淋装置,通过小小的革新为车间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他说:“粉尘不治理到职工满意,我就不停歇”。今年他主动挑起对砖块生产线收尘设备设施的升级改造重担,从前期的调研,到设备参数的探讨,他无一不亲自经手,经常上网查找工艺相似建筑垃圾处理厂收尘设备参数,带领生产科技术骨干到耀华玻璃厂、浅野水泥厂取经,邀请设备厂家进厂咨询、探讨,做到了所选设备既符合厂实际,又经济适用。 三、刻苦钻研,精通业务。他始终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对建筑垃圾处理、机电设备、安全知识等各类专业知识孜孜好学,成为了一名集调度、生产、运行为一体的行家里手。他常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每次生产,把遇到的问题,哪怕是微小的细节问题,都用本子记录下来,整理后仔细的研究,带着问题去分析思考,直到弄通为止,工作多年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为全面的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于2011年自费参加了中国地质大学大专班的学习,还经常到兄弟单位取经。为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并上网收集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 四、传承薪火,用心授业。他发挥传帮带作用,把技术和经验毫不保留的教给年轻同志,手把手地教操作方法,苦口婆心地叮嘱注意事项。与车间职工共同潜心探讨现场管理的思路方法,研究如何进行技术革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生产中的难题。通过改造1号皮带机下料口溜槽,解决了瓷砖等锋利物划伤皮带问题;通过在除尘塔吸尘口加装筛网,解决了白色碎片垃圾、木屑等轻物质吸入除尘塔内造成布袋间隙堵塞问题;通过变换原料分选方式,将人工线上分选,改进为料场分选,变被动分选为主动分选,提高了分选质量。就是这一个个技术革新,解决了生产难题,解决了制约发展的技术瓶颈,在改善了生产环境,提高处理效率效果的同时,也为宏图厂节约了大量资金。他带出来的同志有的成为了厂技术骨干,有的走上了厂重要岗位,甚至成为部门负责人。 五、高悬警钟,关心他人。他牢记安全生产职责,规范现场安全管理,完善操作规程,建立安防措施,坚持按章办事。对查出的违章行为决不姑息迁就,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了厂7年没有发生一起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损坏事故。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乐于帮助他人,同事生病住院,家人在外地无法照顾,他就默默的承担起了照顾该同事的义务,下班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给他送饭、陪他聊天、悉心照料,直到半个多月后其康复出院。大家竖起大拇指说:“王建,我们的好兄弟﹗” 生命因搏击而更加壮美,一路走来,他坚毅的脸上满盛着环卫工人的阳光灿烂;他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技术,用不凡的业绩诠释着一线环卫工作者的朴实情怀。 |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