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楼当城市名片 谨防资本黑洞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2016-02-15 09:39:0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原标题:别拿摩天大楼当城市名片(市场观察)

  近年来,曾经在欧美风靡的摩天大楼建设热潮正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掀起,楼层高度也不断被刷新。2015年,刚建成的上海中心大厦以632米的高度,成为全球排名第二高的建筑。2016年,随着660米高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建成,上海中心大厦也将“退位”至世界第三。

  摩天大楼林立是好事吗?专家提醒,尽管中国在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摩天大楼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高”不应成为追逐的根本,各地还是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脚踏实地进行城市建设,量力而行,别只是拿摩天大楼当作城市的名片。

  连续八年蝉联冠军

  近日,一则高楼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再次引起大众的关注。报告称,2015年全球共建成200米以上摩天大楼106座,是人类历史上新建成高楼最多的一年。其中,中国以建成62座的惊人纪录,连续第八年蝉联冠军,远超其他国家。而在全球新建高楼最多的城市里,印尼的雅加达以7座排在第一,紧随其后的就是中国城市南京、南宁、深圳,都是5座高楼。

  在高楼协会发布这份报告的时候,中国还有300座高楼正在建设中,报告也认为尽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2013年以来增速减缓,但盖楼的势头还在持续。据高楼协会的预测,2016年,最高的10座楼中有6座仍建在中国。

  “去年全球60%的摩天大厦建在中国,对此数据我们应该感到忧虑。”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中国各地兴建摩天大楼热潮,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的政府对自身实力的不自信,迫切需要外界的赞扬和认可,就像有一些人喜欢通过奢侈品包装自己一样,好让自身显得与众不同。

  地方政府背后做推手

  的确,热衷建摩天大楼,是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过热的表现之一,也是一个城市建立地标性建筑、表现地方政绩的手段。摩天大楼有可能成为城市“名片”,带动外来投资,进而带动区域性经济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的一些摩天大楼也是被逼或者催生出来的。”宋清辉指出,中国的服务业占比规模很大,而我国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因此不得不向上要空间、要高度。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从楼市政策基调来看,房地产仍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尤其是地方债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也依靠房地产行业化解。

  “开发商根本不用担心回报问题,因为虽然摩天大楼的高度未必能带来高租金。但是由政府在后面做推手,开发商往往能够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拿到紧缺的土地资源,以及更加便捷的高额融资。”在宋清辉看来,这可能是摩天大楼热的深层次原因。

  但宋清辉提醒,一旦摩天大楼高度超过400米以后,综合成本就会极速攀升,不但使其丧失实用价值,而且一旦发生消防问题,后果不堪设想,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很容易演变为城市经济的“资本黑洞”。此外,摩天大楼的维护费用和社会成本都很昂贵,一旦摩天大楼建成后没有足够的财力,综合成本将成几何级增加,因此一些中小城市更应该审慎建设带有炫耀性的超高建筑物。

  做足前期准备工作

  有人指出,世界最高大楼的开工建设与商业周期的剧烈波动高度相关,大楼的兴建通常都是经济衰退到来的前兆。这一后来被称为“劳伦斯魔咒”的恶性循环,中国经济是否会陷入此魔咒中呢?

  “‘劳伦斯魔咒’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国的一些城市完全具备建设摩天大楼的实力和能力。”宋清辉指出,经济学上并无一个判断经济发展衰退的模型,中国经济本身的增速在全球属于一枝独秀,即便是2016年中国GDP增长预计将放缓至6.5%-7%之间,但仍然是全球最高的,对全球经济贡献也是最大的。

  宋清辉强调,盲目建设摩天大楼确实有可能会将中国经济拖向深渊,但是若在建设之前做足前期准备工作,并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项目总体策划,建设摩天大楼总体而言可能利大于弊。在国内不少成功转型的城市,核心CBD的迁移往往都是由摩天大楼推动的。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央领导层会更加重视经济质量而非数字的改变。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转型升级到位,供给侧改革获得实际成效,我们有信心看到中国经济在数年后再度实现高速增长。”宋清辉说。

关键词:城市名片

责任编辑:赵君华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