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泗洪探路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 2015-05-27 08:06: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原标题:江苏泗洪探路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

自2014年年初以来,江苏省泗洪县围绕“提升节地水平、提升产出效益”,从建章立制、多措并举、土地整理等多个方面积极开创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一年“长”出1万多亩土地,走出了一条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节约集约用地之路。

建章立制:从源头规范节约集约用地

地处苏北的泗洪县土地总面积404.0865万亩,其中农用地为256.6万亩,而建设用地为47.64万亩,土地开发强度只有11.79%。从数据上看,农用地占比较大,耕地保护任务较重,土地开发强度远远低于全省21%平均值。

对泗洪而言,既要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又要有力保障经济发展,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迫在眉睫。鉴于此,泗洪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节约集约依法依规用地的实施意见》(洪发〔2014〕13号),文件明确项目用地的定额标准:投资强度低于230万元/亩或亩均税收低于10万元的项目不引进。对单体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低于1亿元的不单独供地。对于符合单独供地要求的项目,依据注册资金50万元每亩标准测算项目用地规模。文件还鼓励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对建设4层(含)以上带电梯的标准化厂房,优先解决建设用地指标。所建设的标准化厂房在集中产业布局、帮扶中小企业的基础上,提高建筑容积率,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在实践中,泗洪县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控作用,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严格规范项目审批,严格执行项目用地定额标准,建立工业用地评估和审查机制,加强土地供后监管,提高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效率。

此外,泗洪县还建立健全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责任、约谈问责、依法管理、共同监管以及舆论导向等六大机制,从根本上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有效规范管理。

多措并举:一年“长”出万亩土地

在推进具体工作中,泗洪县国土资源局一方面在增量提升上下功夫,对工业用地严格执行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双控”指标,严格把好项目用地关,开发区投资强度逐年提高;另一方面,在存量优化上加大力度,对存量土地采取“挤、转、租、换”等多措并举以实现挖潜盘活,2014年共盘活存量土地近5000亩,加上增减挂钩新增的8900亩,一年“长”出1万多亩土地,有效实现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一是“挤”出土地。通过对企业内部的空闲地进行排查梳理,汇总后提交给乡镇政府,引导乡镇政府采取“见缝插针”模式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成为农民创业园和“三来一加”创业点。

二是“转”出土地。对停工、停产、产而无效的项目,认真调查摸底,协调转让土地、协商收回土地等方式,采取拆小变大、拆弱变强予以盘活。落户县经济开发区的晨风服饰,所需147.8亩土地就是通过盘活置换非凡仪表等破产企业土地而获得的。

三是“租”出土地。对单体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低于1亿元的不再单独供地,通过租用或购买标准化厂房实现项目落地。所建设的标准化厂房在集中产业布局、帮扶中小企业的基础上,提高建筑容积率,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四是“换”出土地。采取“腾笼换凤”,将低产能、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置换为高产能、低能耗、低污染企业。积极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企业“零土地”技改和就地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实施异地搬迁改造。

综合开发:为城乡统筹添砖加瓦

据调查,泗洪县还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等等,推动城市更新,依法盘活农村的低效利用土地和闲置建设用地,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提高国土的综合承载能力。

近年来,泗洪县共实施了陈圩乡、青阳镇、上塘镇、石集乡等四个“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成为江苏省实施万顷良田工作最多的县区之一,其中石集项目是全省单体面积最大的项目区。

早在2012年,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和宿迁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将泗洪县西南岗地区作为全省首个“省级统筹城乡发展路径创新实验区”。通过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集聚工业项目,进一步缩减人均占地面积,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城乡统筹水平。近日,经江苏省国土资源厅验收,泗洪县已顺利成为江苏省首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达标县之一,在宿迁市仅两县达成此目标。此外,泗洪县还被江苏省省国土厅和江苏省经信委联合评为2013年度高标准厂房建设与使用先进地区。

泗洪县国土资源局认为,节约集约用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内容,必须高度重视并持之以恒地抓下去,通过积极实施优化布局,使土地能够承载工业发展、城乡统筹等更多的经济社会活动,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转。

关键词:集约用地,集约利用,土地开发强度,泗洪县,建筑容积率,长,项目用地

责任编辑:小马哥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