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重在解决北京"大城市病"
原标题:京津冀协同重在解决北京"大城市病"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近一年,随着近期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次成为热点,均被写入三地政府工作报告中,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和产业转移成为三地协同发展的着力突破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角色不同,中央已经给出明确定位。北京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主要是北方经济中心,同时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河北主要发展加工制造业,通过地处交通运输大道的优势打造物流业和运输业。 2014年北京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缓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成效显著。制定实施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92家,搭建30个产业疏解合作平台,推进产业转移疏解项目53个,拆除中心城商品交易市场36个。同时,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累计设立分支机构1532个。 “京津冀发展的主要矛盾在北京,北京的大城市病严重,但问题的解决不是单向的,而是在解决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区域经济的合作优势,共同发展,形成共赢的局面,各地都可以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刘瑞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孟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目前地区环境污染特点,京津冀应坚持联防联控制度,主要部门间加大合作讨论,共同制定方案有效解决问题。同时,发展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节能降耗,坚持发展绿色经济。环境保护问题将继续成为河北省2015年政府工作重点内容,争取设立京津冀环保生态基金,协商京津建立生态横向补偿制度。 “京津冀一体化的实现路径还在讨论中,三地政府应该将京津冀打造成一个经济有机体,形成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刘瑞告诉记者。 |
关键词:京津冀,大城市病,协同发展,证券日报,两会,产业转移,交通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