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房产频道>>最新消息

沪指跌7.7%创7年最大单日跌幅 分析称证监会有意降温

来源: 光明网-经济频道 作者: 2015-01-19 23:46:4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光明网讯(记者张琳)受证监会两融罚单影响,今日两市暴跌。截至收盘,沪指跌7.70%,创2008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深成指跌6.61%,报10770.93点,成交2914亿元。盘面上,互联网、文教休闲等板块上涨;金融、煤炭、石油等权重板块大幅下跌。股指期货主力合约1502跌停,金融股全线跌停,煤炭、石油板块跌幅均超过9%,两市超2000只股下跌,近120只股跌停。

  1月16日,证监会对45家证券公司的融资类业务的现场检查结束,随后

  证监会明确表示,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因两融业务违规,被暂停新开两融信用账户三个月。除上述3家券商外,包括招商证券在内9家券商也因相关违规问题被责令限期整改以及警示。

  同一天,银监会即下发《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违规进入股市的杠杆资金,也是当头棒喝。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对此分析认为,从上述举措可以看出,证监会有意为当下的“疯牛”行情降温。

  在近半年的时间内,A股市场出现了罕见性上涨行情。期间,股市累计最大涨幅接近70%,并一度突破3400整数关口,以券商、保险、银行为首的热点权重板块出现惊人的涨幅。其中,券商板块自低点启动以来,累计最大涨幅已经超过了200%。郭施亮分析认为,支撑本轮上涨行情的最大动力莫过于长期备受冷落的两融业务。至此,结合沪港通的顺利“通车”,也直接提升了两融业务的助涨作用。

  据数据统计,2014年7月以来,A股市场的两融业务规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其环比增长速度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由此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积极影响。截至目前,两市的两融业务规模已经达到1.1万亿的水平,较去年同期出现了数倍的增长幅度。而随着两融规模的剧增,助涨功能也开始逐步展现。2014年年初,两市的两融业务规模也仅有3400余亿的规模,而去年上半年末段,两融业务规模已经达到了4500亿。

  “不可否认,两融业务对券商而言,确实是一块诱人的蛋糕”。郭施亮表示,开展两融业务,已经逐渐成为券商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股市行情的不断火爆,券商在两融业务上的收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对券商行业的整体盈利也带来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不过,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部分券商也开始着力提升自身的两融业务量,以此达到提升用户规模,增加两融业务收入等目的。还有部分券商为了达到目的,有意大幅降低参与两融的门槛,同时还对部分到期的融资融券合约进行展期,由此提升了市场的潜在风险。郭施亮强调,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参与两融业务的投资者而言,不仅需要考虑其身处的市场环境,还得时刻考虑自身的交易成本。

  按照正常的情况,参与者自身的交易成本不仅包括了融资融券的年化利息,还包括了佣金、印花税、过夜利息、过户费等相关费用,累计涉及的交易费用相当大。至此,在沉重的成本负担下,也加剧了参与者的投机行为。

  一般而言,两融业务对股市具有助涨助跌的影响。不过,当市场的两融规模出现了极度膨胀后,又将会给市场带来潜在的压力。若遇上极端行情时,还可能会引发市场发生严重的踩踏效应。

  “显然,这也是证监会紧急严打两融的关键点”。郭施亮分析认为,针对此次证监会的突然袭击,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已有相关的检查动作。

  去年12月份,曾有传闻称监管部门即将开启针对两融业务的例行检查,其中将涉及40余家券商,但随后即被澄清。如今看来,该传言并非空穴来风,之前一直以行业龙头著称的几大券商纷纷中招。“显然,监管部门早在一个月前开始放出消息,有意测试市场的潜在风险,但经多次劝告后,就开始动真格了”。

  郭施亮认为,此次证监会对两融的打击,一方面体现出管理层有意提升股市的“去杠杆化”进程,降低市场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则反映出管理层期望股市走出慢牛行情,而并非“疯牛”的行情。至此,借助对两融违规现象的打击,以达到规范市场的目的。

  2007年5月30日,中国股市上演了一幕“530”暴跌行情。接连几个交易日的千股跌停走势,令不少股民血本无归。其实,在“530”事件之前,证监会早已对市场的狂热氛围给予了警告,但最终因多数股民不听劝告而沦为巨亏的局面。郭施亮表示,时隔近8年,这一幕似乎再一次展现在股民面前。面对前期狂热的股市,股民还能不听证监会的劝告吗?

关键词:沪|最大|跌幅|分析

责任编辑:张铮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