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主动降低固投 伪高新企业面临搬迁
富士康是高新技术企业吗? 根据富士康企业网站的描述,“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等3C产品研发制造,广泛涉足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云运算服务及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应用的高新科技企业。 不过,这样的企业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 发达的城市而言,该企业原料和市场都在国外,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有从事该项研究的专家告诉记者,京沪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商务成本上升以及加剧大城市病的原因,面临迁出京沪的可能。这些产业加快迁出,部分已经获得政策层面的认可。 中国社科院工业所学部委员吕政认为,北京、天津、上海都难以容纳这样来料加工、组装型的劳动密集产业。 “完全可以转移到劳动密集输出的地方,而没有必要在这里,而且北京的人力工资成本这么高,整个城市运转的费用这么高,即使做了减法,对北京的GDP,对北京的财政收入没有多大影响。”他在近期的一次论坛上说。 京沪固定资产投资放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上述转移其实早已开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今年前10个月,北京、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5.4%、4.9%,为全国仅仅倒数全国第四、第三位,其中上海的工业投资为负增长,北京则为微增长。 以上海为例,今年前10个月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26.9亿元,下降6.7%。其中工业投资为826.12亿元,同比下降6.2%。 北京前三季度工业投资完成56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9.3%,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建安投资增长2%。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45.2%,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对此,中国社科院工业所研究员周维富认为,大城市工业制造业企业加快迁出是肯定的。京沪可以保留一些高附加值的,其余的都该迁走。 截至目前,京沪传统制造业企业早已不存在,比如北京、上海的纺织企业,上个世纪都已没落。北京首钢已经搬迁到河北曹妃甸,北京汽车正在向沧州的黄骅港搬迁。上海的情况也类似,像宝钢在当地没有增产,投资主要在新疆、广东等其他地区,而原来的纺织企业甚至远迁到重庆。 京沪地区之所以投资放慢,与投资领域,主要是工业领域实施了限制和禁止有关。 今年3月3日,上海发布了部分行业限制类和淘汰类生产工艺、装备、产品指导目录,涉及到钢铁、化工、有色、机械、建材等。北京则发布了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第一、第二批目录,不只是高污染的制造业不能发展,连食品加工业,以及部分批发零售业,甚至高校、政府办综合性医疗机构都不再扩建和不再批准。 目前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以及大批的制造业企业,按计划正在迁移和搬迁之中。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吕政认为,这样做很有必要,“它的水资源、空间承受不了这样巨大的人口压力。”他在近期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说。 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近期指出,北京一直坚持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方针,下一步要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等工作,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统筹考虑,加强规划设计。 为此,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需要做好产业布局的规划。“至少我们应该保证新上的项目有十年以上的生命力,不能再干今年建后年拆这样的事了。” 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迁移 不过,下一步最大的问题是,包括一些“伪”高新技术的企业,何时该迁走。 比如上海,即使是电子信息产业,因为涉及到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环节,即劳动密集型产业组装部分,已经确认不再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不只是电子信息产业,包括汽车、造船、钢铁等部分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也都将迁移。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工业室主任胡晓鹏告诉记者,即使是高新技术企业,也有附加值低的部分环节。 像制造业投产的一部分,从长期趋势看,都是该从上海转移出去的。“比如新能源行业的制造业环节,其实是高污染的。”他说。 据悉,上海多个产业园都有光伏制造企业,当地甚至传出了5年发展千亿光伏产值的消息。 根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上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83.33亿元,同比增长11.8%。仍保持快速增长。 不过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批发和零售业投资25.53亿元,同比下降33.4%。住宿和餐饮业下降12.7%,只有22.46亿元。这反映出,上海和北京一样,不再大力发展附加值低的批发零售业。 而已有的制造业,像石化、汽车等都面临搬迁的可能。中国社科院工业所研究员周维富认为,目前关键是要寻找新的替代产业,传统的产业也不是都迁走,“研发和设计等高附加值环节可以保留。” (编辑:耿雁冰,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dingjun@21cbh.com;gengyb@21cbh.com)(编辑马娟)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关键词:京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