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建筑防水质量堪忧 专家建议设防水保证保险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崔洁 何俊 2014-08-19 12:04:4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全国建筑防水质量堪忧专家建议设防水保证保险

  防水专家老陈在屋面放满水,以检验防水效果。南方日报记者 何俊 摄

  近日,家住宝安建安新村的王阿姨家的洗手间又渗水了。对于王阿姨来说,家里漏水渗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家里的洗手间天花板老是滴滴答答往下滴水,找了物业管理处来检查,说是楼上的问题,必须和楼上邻居协调,检查维修。但是,每次维修后不久,又会出现漏水的情况,反反复复地去找邻居,不仅邻居不高兴,自己也觉得麻烦。还有一个渗水的地方就是主卧,不知是空调安装不当还是建筑质量不佳,每到夏天或者下大雨的时候,主卧墙面都会出现一大片水迹,导致墙面的涂料也片片脱落,几乎每年都要维修一次。说起这些,王阿姨频频摇头。

  有房屋渗水漏水烦恼的不止王阿姨一个人。记者观察发现,许多家庭都曾出现过房屋漏水渗水的情况,在一些小区的门口,经常会出现骑着自行车或者开着小货车,打着“防水维修”招牌的维修工人。

  为什么设计精良的现代建筑,会出现漏水渗水的情况?如今市面上的防水工程可靠度究竟几何?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现状

  调查显示近四成住户家里曾出现渗漏

  深圳市防水专业委员会会长瞿培华介绍,现代建筑最容易渗水漏水的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外墙外窗、厨卫间和地下室。相较于建筑中的其他环节,防水属于小微行业,目前全国共有3600余家防水企业,深圳有70家左右,去年的产值约为2500亿元。

  虽然防水产业的产值比建筑行业中其他环节的产值小得多,但它却属于建筑中的基础环节,关于结构安全和居住舒适度。“防水无小事”,瞿培华说,目前全国的建筑防水情况却不容乐观。

  为了进一步了解建筑防水质量的现状,准确掌握建筑渗漏数据和渗漏根源,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于2013年委托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对全国若干重点城市进行了渗漏调查,并于今年7月4日联合发布了《2013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报告显示,全国的建筑渗漏情况都相当严重。抽样调查涉及全国28个城市、850个社区,共计勘察2849栋楼房,访问3674名住户。抽样调查了建筑屋面样本2849个,建筑屋面样本中有2716个出现不同程度渗漏,渗漏率达到95.33%;抽样调查了地下建筑样本1777个,地下建筑样本中有1022个出现不同程度渗漏,渗漏率达到57.51%;抽样调查了住户样本3674个,住户样本中有1377个出现不同程度渗漏,渗漏率达到37.48%。

  据北京建筑工程司法鉴定中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有1/4的法律纠纷是因为住宅建筑渗漏引发的。随着公之于媒体的渗漏案例越来越多,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2013年10月,住建部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3〕149号),将渗漏列入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之首,并规划用五年时间进行重点专项治理。国家质检总局也已连续三年把建筑防水卷材产品列入全国质量提升重点产品名单。

  探因

  “三高三低”导致严重渗漏

  调查得出的结果充分显示了全国防水形势的严峻,而东南沿海的情况更甚,由于天气潮湿,我国东南沿海80%的房屋都出现外墙渗漏。对于造成这种形势的原因,瞿培华用“三高三低”进行了总结和诠释。

  “三高”是指防水材料和施工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工程实际验收合格率越来越高、业主使用渗透率越来越高;“三低”指防水行业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低、防水工程造价低。

  目前我国的防水材料主要有高分子防水卷材类、密封材料类、隔热保湿材料等六大类别,就防水材料来看,近几年我国的防水材料技术越来越高,建筑部发布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防水技术占到7项。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防水材料的种类、技术都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是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浮出水面。由于防水门槛低,我国落后产能严重过剩。以防水卷材为例,全国防水卷材需求约为15亿平方米,但全国的实际产销量却达到20亿平方米。国家建设部对1400家防水卷材生产企业发放了生产许可证,但全国的防水卷材生产企业却有近2000家,有600余家是无证生产,“这就说明,10平方米建筑中至少有3到4平方米的防水材料是假冒伪劣或者低质量产品。”瞿培华说。

  防水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也普遍偏低,急功近利思想严重,部分从事了多年防水工作的“业内人士”甚至连建筑图纸都看不懂,更不用提设计防水构造等更加专业的工作,再好的材料也保证不了防水质量。

  此外,防水行业还有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造价低,“低价格是直接导致防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重要原因。”瞿培华表示,防水工程造价低的现象已经严重背离了市场法则。以防水材料“聚氨酯”为例,国际上厚度2毫米的聚氨酯价格每平方米在45元—48元之间,我国20年前的均价在40元左右。但是2000年,2毫米聚氨酯的均价已经跌至每平方米30元以下。与此相应的却是聚氨酯原材料价格的上升,20年前原材料成本是每公斤6元,现在的成本则为每公斤9元,“只有假冒伪劣、偷工减料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建筑的防水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新型防水专利技术市场推广难

  在深圳盐田高级中学建设项目中,设计图纸中本来应用了新型的屋面防水技术,但最后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改成了传统的防水模式。本来设计方案做法是根据“深圳市长久防水种植屋面科技有限公司”推广的专利技术通用图集。这是新型的专利标准做法,也获得了设计部门的认可。但工程所在地深圳盐田现行的规范标准却没有这种检测检验标准,会导致施工方工程质量检测无法鉴定验收的实际问题。而且,新型专利防水技术所采用的防水材料不在施工合同约定的主要材料设备参考品牌一览表中。种种客观原因导致好的、新型的专利防水技术无法得到市场应用。

  政府监管不力加剧防水行业乱象

  《2013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还指出,防水行业落后产能过剩、假冒伪劣产品盛行等现象的存在,很大原因是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缺陷和监管不力造成的。

  目前,我国建筑防水工程招标多采用最低价中标,中标价格低于成本价早已屡见不鲜,这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给假冒伪劣产品创造了市场空间。也由于政府监管不力,大量假冒伪劣和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水产品,以及无资质、无技能的施工队占据了建筑工地的主要市场,形成一条“黑色”的产业链,其结果是给建筑防水工程质量和建筑主体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隐患。

  防水材料的终端市场是建筑工程,而工程领域也乱象严重,这使得建筑防水工程的质量问题进一步严重。防水工程被层层分包的现象十分普遍,工程款被各种名义挤占挪用,通常由房地产公司分包给总包,总包再分给分包,层层盘剥的现象严重,有时候一平方米造价应为50元的工程,到了总包、分包的手上只剩有一半不到,这种低造价直接影响了防水工程的质量,造成日后的房屋渗漏。

  建筑行业中复杂繁冗的各种环节也加剧了这种乱象。如深圳盐田某学校的屋面防水设计方案原定要采用宝安某家具有国家专利的防水企业的设计方案,且已经经过了设计、审图、预算、招标、备案等一系列规范程序。但是在工程开工的最后阶段,施工方却突然告知该防水企业,要更换施工企业,致使该企业的专利无法应用到屋面防水工程之中。

  不过,记者了解到,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规范,一些大型房企已经开始规范防水工程建设。如万科就与深圳某家防水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由集团统一定价向企业购买防水材料然后直接应用到建筑当中,避免层层分包和盘剥苛扣现象的发生。

  “但这种行为目前也只是大地产商才有。”瞿培华表示,“小地产商采用的仍然是分包的形式,有的甚至不做防水。”

  ■建议

  实行建筑防水质量

  保证保险制度

  行业乱象丛生,治理该从何入手?对此,瞿培华表示,要想治理渗漏,必须动员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政府要切断假冒伪劣产品的终端,建立和完善应用领域质量管控制度,严控防水工程质量;推进完善招投标机制,运用市场机制,有效破除单纯的“最低价中标”招投标模式,坚持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招投标导向;严管施工资质,加强工人技能培训,推广防水专项由业主分包和防水材料施工一体化做法,杜绝防水工程层层分包。同时要从生产源头严把质量准入关,保持对建筑防水产品质量监督和执法打假的高压态势。

  企业要承担防水材料和工程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加强企业自律,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升级。品牌企业要带头履行产业质量社会责任,向社会发出质量承诺,接受政府、协会和社会监督。

  行业组织在协助政府加强监管的同时,要开展行业自治,规范市场秩序,落实行业自律公约,并完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2013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还提出,产能过剩是导致渗漏率居高不下的诱因,建筑制度缺陷和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不严是导致渗漏率居高不下的根本,综合治理只是政府监管制度的一种修复。要想彻底解决建筑渗漏问题,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质量管理模式,如探索建立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以市场的手段,促进建筑防水材料和工程质量提升。

  在欧美等先进国家和地区中普遍实行的是建筑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建筑渗漏率极低。若一旦出现渗漏,首先由保险公司先行赔付,对渗漏造成的一切后果负责,包括维修和因渗漏造成的财产损失。然后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保险公司调高防水工程公司投保的保费,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企业出现质量事故越多,风险越大,保费就越高,没有哪个企业敢使用假冒伪劣产品和没有技能的工人施工,建筑渗漏发生概率自然就降下来了。

关键词:建筑,防水,工程,企业,保险

责任编辑:何震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