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目标短期化难解楼市根本矛盾
房地产是一个长周期产业,从房企拿地、开发、建设到形成住宅供应,一般需要两至三年时间。因此,房地产政策具有“滞后效应”,调控手段过于强调短期目标,不仅难以触及根本矛盾,还容易引发“负面效应”。 比如,面对房价过快上涨,却一度收紧土地供应,不仅使得一时间内“地王”频现,更为后市埋下供应不足、房价更加上涨的“后手”; 再比如,提高首付比率和房贷利率,虽然暂时抑制了改善型需求,但由于房价上涨的预期一直没有改变,一段时间后,必然会释放出来。前期压得越狠,后期释放的力量越大。这也是每轮调控过后,房价都会报复性上涨的原因之一。 调控目标短期化,还体现在政策发力过频、过猛,多次叠加、互相反复,土地、信贷等政策彼此之间又没有形成很好的协调配合,干扰市场价格信号,看似能解决“燃眉之急”,但却可能造成更深层次的问题。 比如,在销售端通过限购、限贷、增加交易成本等手段进行抑制,在开发端却管不住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使房企有了足够的“囤房待涨”的底气。 “调控”与“市场”并不矛盾,特别是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含有很大的公共利益成分,兼具住房和投资的双重属性,加强房地产调控,有力遏制了房产投资属性的过度膨胀,正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调控本身没有错,要规避的是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的短期行为。 未来,要建立缓解供需矛盾的长效机制,打击投机需求,增加普通住宅供给,特别是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价格低、质量优的保障性住房,向市场释放供求关系改善的积极信号,让调控政策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领航。新华网天津3月6日电(记者徐岳、叶锋)
|
关键词:根本矛盾,房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