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空巢老人缺关照护工专业生住房换陪护
近日,上海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推出了一项名为“守夜天使”的养老新尝试:独居老人和年轻的外来人员签约配对,由老人提供免费住宿,年轻人则承担夜间守护老人的义务。项目推出后,已有7户老人签订协议,愿意把住房腾出来,“引进”一个年轻人。
你提供住房,我提供陪护,这种养老方式在南京也曾出现过。2010年,家住南京莫愁路的81岁徐奶奶老伴去世,心情郁闷,刚刚从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毕业的陆云需要有个窝,双方约定:下班后,陆云回老人家,陪她看电视,做按摩,讲故事,聊聊天,老人则给陆云提供免费住房,还每天给她15元钱。“我学的就是社工专业,做做夜陪,省了房租,增加了陪护经历,一举多得。” 一个年轻人就是一束阳光。一些老人退休后,不缺吃不缺穿,身体倍棒,但就是家里缺些阳光和朝气,把房子免费给年轻人住,最大的好处家里热闹点,多了些年轻人的气息,出了事还有个照应。据统计,江苏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424万,相当于北欧挪威、芬兰、丹麦3个国家人口总和。其中,54%的城市老人、48%的农村老人是“空巢”家庭,97%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一方面老人有房子可以提供,另一方面年轻人有降低住房成本的意愿,供需双方的需求如果能够对接,“守夜天使”项目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早在七八年前,南京市鼓楼区心贴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探索过大学生与独居老人结对互助的养老模式,但推行几年后却进展不大。该中心负责人韩品嵋分析认为,主要原因,一是守夜服务的服务标准很难量化,老人把房子让出来,这是实打实的,但住房子的人应该给老人提供一些什么服务,却很难约定。二是双方都心存担心,年轻人怕老人麻烦,担心老人发生意外责任说不清,老人担心住进来的年轻人习惯不好,怕引狼入室。做过“夜陪”的陆云对此深有体会:“签约前,徐奶奶给我看了她的体检报告,我也给她看了我的健康证明材料,加上中间人对我和老人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否则,哪敢接下来”。三是相应中介市场不发达,供需匹配比较难,“南京专门做这方面的中介几乎没有,有也只是附带做做,有很多人想找个陪护的,也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 从事养老事业研究工作多年的南邮社工系副教授崔效辉认为,“守夜天使”项目要发展得好,应该走组织化和专业化的道路。“组织化”是指由专门的社会组织将供需双方对接起来,让老人和年轻人都感到安全;“专业化”是指对想住老年人房子的年轻人提供必要而规范的培训,具备一定的资格,有能力为老人“守夜”。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律师郑宇则表示,要让“守夜天使”安心“守夜”,必须用合同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严格细化。年轻一方免费居住了老人的房子后,应该提供哪些服务,守夜服务应该具备何种标准,哪些情况需担责,哪些意外可免责,应该给予明确规定。“只要双方都没有后顾之忧,相信这个市场还是会很大。相反,因为制度和法律不健全,而让供需双方难以对接,这实际上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南京市老龄委副主任顾玉娥也表示,“守夜天使”受众面相对较小,很难成为主流的养老模式,但它至少有两个亮点值得关注:一是老人的精神赡养,很多老人希望家里住个年轻人,不是指望年轻人能提供多少服务,而是图个家里热闹,这实际上是一种精神需求;二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方式创新的空间很大。创新不管成败,都应该认真总结经验,为提升养老水平服务。“守夜天使”也是如此,只要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化解困难,或可开辟老人居家养老的新途径、新模式。 据了解,目前江苏省已有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2万家,6个市建立了政府为困难老人购买养老服务的制度。政府和有关部门如果能够积极介入,推动、完善“守夜天使”计划,可以为政府购买服务节省部分资金,推动养老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
关键词:南京,老人,养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