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商业地产
近些年,进军商业成了地产界的一大趋势。开发商不仅调整自己战略布局中的商住比例,同时还热衷于自持物业。“从出售到持有”不仅涉及产权,更影响到整个商业地产的开发链条和市场格局。据悉,保利计划将商业地产投资比例逐步增大到总投资的30%,招商地产将商业比例提高到30%,卓越地产实行“商住并举”的战略方针,花样年地产将商业和住宅比例增加到5:5。 虽然商业地产回报率明显可见,自持物业的优势不断为人所知,但是要想真正撬动商业地产绝非易事。日前,宝能集团副总裁吴永刚对外宣布,集团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1200亿元,至2018年开发建设40座创新型购物中心,全部统一自持经营。消息一出,外界普遍担忧其资金问题。因为商业地产对企业融资能力要求相当高。 华润置地(橡树湾润景公馆)的代表作华润万象城经常接受来自各地开发商的观摩和学习。这个历时8年、总投资达60亿港元的项目,在部分业内人士眼中,其发展模式却很难借鉴。“首先,多数房企并不具有华润置地那样雄厚的母公司背景,可提供那么多配套资源;其次,‘住宅+持有物业’的发展模式,设置了相当高的资金起步门槛。” 要解决资金问题,单靠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肯定不足以支撑长期项目,必须通过金融手段扩大融资渠道来解决。近两年国内大型开发商开始设立房地产私募基金,用于支持商业地产和综合体。 除了资金问题,运营团队和经营理念也非常重要。不少地产商把视角转向一水之隔的香港,相对于自己从零开始慢慢摸索,借力于香港成熟人才也不失为一个可行的速成之法。皇庭广场聘请唐均奇作为副总经理。据深国商介绍,唐均奇自七十年代即涉足商业地产的招商、规划、市场推广及整体营运,曾就职于和记黄埔、嘉里建设和塔博曼华夏柏欣等企业。他的加入无疑进一步优化了皇庭广场的招商和管理。深业上城则请来了郝继霖坐镇。深业上城是集团整合后的第一个商业项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深业集团选择郝继霖,也正是看中他拥有和记黄埔和太古地产任职经历,并拥有香港太古城、广州太古汇操盘案例。 |
关键词:地产,商业,商业地产,开发,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