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造城运动只造住宅不管产业 造就“十大鬼城”
南京市政府最近干了件漂亮事,要求当地国资限时撤出一般商品房开发建设行列:要么关门清算、转让股权,围绕主业该干嘛干嘛;要么去老老实实盖保障房,去修桥造路挖地铁。 有人说,南京情况特殊,国资在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地位很边缘,清算阻力小,反正也无大利可图,不如退出赚个好名声。这类观点,实际上是个伪命题。这年头,有几个投资项目比房地产挣钱来得快呢? 当下的房地产市场,一二线城市市属国企能做出好品牌的屈指可数,国内仅有绿地等少数几个地方国资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而占主导地位的,多是像万科、中海、保利等大品牌。 不少地方国资,凭借历史遗留下的低地价甚至零地价土地,向银行拿到便宜的贷款,搞三五个项目公司,盖点住宅,赚个盆满钵满。有些拿出一部分房源,偷摸地上上下下一分,体制内皆大欢喜。还有些干脆就凭着资源优势,在其他开发商那里入点股,接着就坐享红利。 南京市大量的涉房国资,同样存在上述现象。此次,南京为国资退出房市专门出台《南京市国资房地产企业退出一般商品房开发领域工作实施意见》,并通过网络等方式公之于众,其中就列出三大问题,“与民争利、滋生腐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其实,作为省会城市,南京多年来的GDP无论总量还是人均,都不如苏州和无锡,居民收入也无优势,房价却领先后两者几个身位。这种剪刀差,让南京的普通市民很难接受。所以南京的领导高调宣称,国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其现任市委书记杨卫泽,过去在无锡,搞了个“530”海外领军人才计划,主持孵化和培育了一批光伏和集成电路等新型产业,在全国也起到了不错的示范作用。杨到南京后,也一心想利用南京雄厚的高校人才资源,发展信息软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希望南京引领苏南地区的产业升级。 苏州和无锡市区人口约只有南京的一半,过去几年,房价、地价同样持续攀升,原因是什么?购买力明摆着。正是有了强大的新兴产业集群做支撑,能带动大量稳定的就业人口聚集,从而具备持续增长的购买力。这两年大批开发商回归一二线城市,道理相通:先有市,于是有了城,才有房地产的繁荣。 很多地方却本末倒置。一张产城规划蓝图上,呼啦啦先盖上一堆住宅,卖完后就把产业、配套任务扔到一边,跑路。于是从鄂尔多斯开始,温州实业空心化,贵阳城区面积瞬间膨胀十倍,全国性的造城运动前仆后继,被舆论凑了个“十大鬼城”。 现在,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国资的确也需要通过市场运作来实现保值增值,但最重要的使命在于承担社会责任、公共福利。普通商品房市场,显然不是国资属性的必选项,否则多年前的房改意义何在? 把市场的交给市场,南京已经迈开了第一步。 |
关键词:产业,南京,国资,市场,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