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母亲河 滹沱河污染现状调查
编者按:8月初,本报记者在探访省会13个河流断面时,意外地发现了滹沱河深泽县城段触目惊心的污水状况,时隔近1个月,当时污水黑臭的画面是否有所改观?8月底,本报与石家庄市环保局携手逐段踏访滹沱河藁城至深泽段,梳理其污水治理现状,探究造成污染的原因,并采访多方专家和相关人士,试图寻觅解决之道,希冀曾经轻舟横渡的滹沱河能摆脱黑水横流的厄运,如洨河一样重新焕发活力,成为一条可亲可近的河流。让我们稍感安慰的是,如果沿线的污水处理设施都能巩固并优化良性运转势态,如果各县市都能各负其责并像其所说的杜绝偷排偷放的话,滹沱河污水变清之梦其实并不遥远,现在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滹沱河深泽段是滹沱河流域石家庄段的最下游,8月初,记者在深泽县城东南侧滹沱河人工湿地区域附近看到的是触目惊心的黑水横流,8月底,记者再次走近深泽县城附近滹沱河湿地,现场仍然像是个大的蓄污池,好在来水质量已有明显改善。最下游的滹沱河的前世的“美”和今生的“臭”,其变化却也让生活在这里的老辈人感慨不已。 滹沱河现状令人堪忧 回顾: 深泽滹沱河湿地附近黑水横流 8月2日下午,当记者前往深泽县滹沱河人工湿地区域附近,扑鼻而来的恶臭让人不由得屏住呼吸。这片位于深泽县两座跨滹沱河大桥之间的水域面积看起来较宽,合计起来至少相当于省会长安公园水面的三四倍。水面中间由一丛丛水草和一排排小树分割。源源不断的黑水大量涌入,水面上能看到瓶子、鞋子、皮革废料等各种漂浮物。 除了大批“嗡嗡”飞的苍蝇和远处枯死小树枝桠上偶尔有两三只歇脚的小麻雀,这里几乎没有其他生命活动的迹象。积水范围内的小树没看到一棵活的,中间的水草则大多呈半死不活状。虽然据县城不远,附近却没有人员逗留,偶见骑车或开车的行人都是匆匆而过。在静水区水面上,漂浮着一层褐色凝结物,中间有黑色气泡不时涌出水面,打破了褐色的覆盖和水面的宁静。水面外围是一片片建筑渣土或生活垃圾,在连片的水面之外,还有小片溢出去的墨汁样污水,水中及外围是大片杆状枯死荒草,不像是蓖麻,却散发出曾经闻到过的水沤蓖麻那种令人作呕的臭味。 记者采集这里的水样,呈现墨水一样的漆黑,经过24小时的沉淀,水仍然黑漆漆丝毫不透光。 这片“蓄污池”的一部分,正是2010年由水利部门在深泽县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下重点打造的湿地,仅仅时隔三年,没想到这片湿地竟在污水的摧残下变得面目狰狞。记者在“蓄污池”下游出口看到,源源不断的黑水一路向东北方向衡水地界流去。污水过处,有一些死树和枯草,近水的杨树树叶则是一半青绿一半枯黄,估计是近段时间污水程度进一步加重而造成。只能猜测,不是湿地无能,恐怕是来水超标太多,远远超出了其承受能力所致。 再访: 来水好转,“蓄污池”仍让人望而生畏 8月底,记者再次来到深泽县城东南侧滹沱河人工湿地区域附近,放眼望去,入目之景和8月初来时没有太大变化:黑色的污水自西向东蜿蜒而至,静水区水中的芦苇等水草死亡面积再度扩大,水位较之前大概下降20厘米左右,裸露出来的河床呈明显暗红色,一阵微风拂过,恶臭味扑鼻而来。 记者发现,相比8月初,这里还是有改变的:恶臭程度较月初减轻不少,或许是由于天气逐渐转凉,曾经围绕在河面上苍蝇已鲜见踪迹,倒是多了些蝴蝶和小鸟的身影。 取水样观察,看似黑漆漆的河水,装到瓶中呈现的是浊黄色,虽有沉淀物,但与月初取到的类似墨水状漆黑的水样相比,已经改观不少,甚至可以称为半透明了。“这段时间下雨并不多,应该是雨季中难免出现的雨污混流直排现象已经消失,而问题曝光后相关各方对排放超标和偷排偷放的控制,让各段水质得以改善所致。”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据知情人士介绍,这片湿地是由国家级的研究院在深泽当地支持下建设的河道污水生物净化实验基地,建设的目的是研究污水处理新方法,控制深泽县下泄污水水质达标排放,防止沿岸地下水污染,实现污水资源化再利用。主要种植了水稻、水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而建成当年,潜流湿地的污水确实达标,“当年放养的鱼苗成活,青蛙、野鸭回归,部分农民还抽水灌溉。”他说,不过,好景没有持续太久,雨季时,雨污合流的水量增大,冲淹了这里的试验地,试验地也就没再持续下去。“这一方面是试验面积较小,另一方面,也有雨季污水增多的因素。”他分析说。
|
关键词:滹沱河,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