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无地可用”慎防推高地价
报载,在前天的广州市委全会上,市长陈建华再次谈到用地紧张情况:广州还剩600平方公里实际可用地,按过去12年平均每年土地消耗38平方公里的速度,16年后将“无地可用”。他说,本打算将过去由区、县级市审批的一些土地项目,特别是住宅用地,市里也来“审一审”,但区县不同意。不管审不审,关键都要节约土地,不能再像华南板块一样卖地。 实际上,近年广州一直在说“用地紧张”。前几个月,官方已公开表示,至2020年,国家给广州的建设用地规模是1772平方公里,但到2010年已用掉1649平方公里,“十三五”期间只剩32平方公里,必须强化集约用地。 有意思的是,国土部却再三否认各地“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称由于各地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导致出现一些违法批地、用地的情况。据称,针对建设用地“批而未征”和“征而未用”,广州曾在2009年底查出83万平方米的土地未按约定时限动工。 我在国土部门了解到,当局的意见与陈建华市长一样,是希望花都、从化、增城不要学华南板块“粗放批地”。但番禺却有不同说法,他们说许多市政建设如高速路、快速路等都用了番禺的地,却把用地指标算在番禺头上,而且华南板块早年用地粗放一点也是先行一步的历史造成的,不能视作“乱卖地”的反面教材。 根据市长算的“土地账”,广州的国土面积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倒数第六,按人均算更倒数第一第二。与此同时,广州土地收益偏低,上海、北京每年消耗土地跟广州差不多,但政府土地收益却是广州的四五倍。 广州讲城市定位、经济总量总喜欢与北京、上海比,毕竟“北上广”嘛,但为什么用地也与京(16808平方公里)、沪(6341平方公里)比,却不与深圳比呢?深圳总面积只有2020平方公里,“六普”统计常住人口为1036万,据称实际管理人口为1400万;而广州总面积74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70万,据称实际管理人口1500万。这是一个有趣现象:各地都愿声称实际人口超出统计人口,却不愿说土地充裕。 值得担忧的是,“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广州地价与房价相对便宜一些,若地价也要向“北上深”看齐,那就意味着还将有相当的上涨空间。政府若过于依赖土地,必然会在今后的用地审批中进一步推高地价。而区、县级市不愿把土地审批权向市里让渡,除了这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砝码外,也说明这是当前政府控制的最具诱惑力的权力之一。 不过,最后,陈建华强调,今年加快建立全市统一、城乡一体的土地管理平台,提升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能力。 据我所知,广州国土部门为用地指标已想尽各种办法。我曾为国土部门做过一个调研,探讨在国外购地或租地种粮,然后运回国来折抵用地指标;也为某区做过试行“地票制”的调研。前不久,国土部批复了广州市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试点方案,这对广州节约集约用地是一大促进。希望从严厉收回拖延开发的用地做起,把存量盘活、增量用好。为此,加强管理是唯一途径。 (彭澎 作者是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
关键词:广州,无地可用,推高地价 |